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经历过不可控事件后,有机体认为它们对未来的事件将会失去控制时,它们的动机,情绪以及学习可能会出现失调的状况。这一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这一理论是于196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提出的。与学生的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相比,关于教师的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还是比较少,本研究以教师为研究对象,力图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调查了高中英语教师习得性无助的情况,研究了习得性无助引起的原因以及其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本研究是在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结合自身在某高中工作时的情况,并通过对该高中其他英语教师进行的详细而深度的访谈,自行编制了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中习得性无助感的调查问卷及个别访谈问题大纲,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该高中英语教师是否存在习得性无助感,也仔细分析了引起其习得性无助感的缘由,并探讨了习得性无助感对高中英语教师日常教学的影响及解决中学英语教师习得性无助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习得性无助的情况,,其轻重程度与年龄,高中教龄和性别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而明显的联系。(2)引起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外在期望与压力造成的教师低成就动机,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引起教师的低自我效能感,教师教学中不正确的归因,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缺失。(3)习得性无助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容易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习得性无助,容易使教师走入教学误区,阻碍教师在教学上的进步。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参考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中习得性无助情况的问卷,以及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学英语教师的习得性无助的情况,而在国内大部分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侧重于学生,很少关于教师的,而真正涉及到中学英语教师的习得性无助的调查则更少。然而习得性无助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试图以科学的方法调查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习得性无助的情况,希望给教学工作者提供可靠的教学参考资料,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