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GmCASc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u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其遗传基础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差异表达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进行基因克隆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根据半胱氨酸蛋白酶的质谱数据,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发现一个相似性很高的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其全长cDNA,命名为GmCASc,该基因包含一个1101bp的阅读框,编码366个氨基酸,推导的GmCASc分子量为40.8kD、等电点为7.
其他文献
为获得旱稻遗传背景的突变体,以60Coγ射线辐照旱稻品种IRAT109干种子,获得了一批在形成特征与生理特性表明显著变异并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株系。本研究立足于对所获得的突变体进行抗旱性鉴定,寻找与野生型相比存在抗旱性增强或者减弱的类型,明确这些类型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变化,为进一步发掘抗旱相关基因服务。同时,选取了窄叶突变体,构建分离群体,进行窄叶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突变体的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