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与毗邻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1、miR-31和miR-145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和病理特征初步探讨三者与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检测miRNAs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以U6snRNA为内参,采用2-△△Ct算法计算microRNA21、microRNA31和microRNA145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粘膜中的表达量的比值,结合临床和病理,分析三者在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组间表达的差异。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t检验、行列资料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iR-21和mi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且miR-21和miR-31的表达在已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发生肝转移和未有肝转移以及癌细胞高中分化与低分化者间有明显差异(P<0.05);而miR-14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未发现其在不同病理临床特征的结直肠癌间的表达具有差异(P>0.05)。此三者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miR-21和miR-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且在恶性程度越高分化程度越低的癌细胞中表达越高,因此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浸润与转移有关;而miR-14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低,可能具有潜在的抑癌因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