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报道中典型人物报道的框架分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媒体塑造的典型人物。面临灾害时,典型人物勇敢无畏的奉献精神能激发大众的积极情绪,增加人们战胜灾害的信念,这对救援工作和灾后重建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自然灾害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报道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高大全”报道模式发展到“片面完美”模式,最后发展到人文关怀模式。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自然灾害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最早是在1998年的抗洪报道中出现的,此后的“非典”报道、2008年的抗冰雪报道、汶川地震报道、玉树地震报道、舟曲泥石流报道中也涌现了大量的典型人物。本文利用框架理论研究了这儿次灾害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报道,总结了三种不同的报道框架:“神”化英雄报道框架、“片面完美”报道框架、人文关怀报道框架。本研究采用了钟蔚文、臧国仁在《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一书中提出的文本框架高、中、低三层结构分析的方法,从这三层结构入手研究我国自然灾害报道中典型人物所采用的儿种报道框架是如何建构的。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框架理论、自然灾害报道及典型人物报道,对其起源、定义及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简单的叙述。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运用框架分析的方法对1998年的抗洪报道、“非典”报道、2008年的抗冰雪报道、汶川地震报道、玉树地震报道、舟曲泥石流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报道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三种报道框架,并从高、中、低三层结构分别对这三种报道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是总结,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报道中的典型人物报道的三种框架的分析,总结了报道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典型人物报道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州荔湾区,是广州历史城区内的26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该街区南至逢源中路,经逢源东街、宝贤坊至莲塘二巷,北至逢源北街、宝源正街,西至龙津西路,东
山西作为资源能源大省,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的能源基地,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有力地支撑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粗放式的开采,
介绍了渐开线给料旋流器进料体模具的设计,实践证明,此模具结构合理,脱模方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是一次充满想象力的合作。$$供销社系统遍布农村的服务点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全面植入金融服务功能,成为银行体系下沉服务、延伸渠道的强力搭档。$$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正在发生
报纸
本文记叙了湖北省襄樊地区老河口市李家河农村二次葬的过程 ,并试图探讨李家河二次葬的性质、二次葬从古到今的历史、李家河二次葬长期存在的原因。
弯曲性能参数是生产当中质量控制和应用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介绍了弯曲性能试验的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主要刊登以预警探测,信息对抗,信息、情报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主的学术论文.欢迎军内外院校、科研单位、雷达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相关专业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