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震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将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启用新教材,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而最为关键的是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首选方法和策略,它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本研究首先对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作了阐述,合作学习产生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八十年代开始成熟,并受到普遍欢迎。合作学习有其多元的理论基础,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合作促进学生群体的积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导致人际的相互吸引,提高心理接纳感,并改善课堂的整体效益。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引导者和学习情景的创设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合作学习兴起三十多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产生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模式,本篇论文主要介绍了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等常用的三种方法。 在实验研究前,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前测,并按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培育成熟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理论为指导,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并根据听说、阅读和写作等不同的课型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实验开展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课堂观察记录,包括活动过程、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小组的评价等。通过对一学期的四次正规考试的成绩分析,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的成绩,即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的影响。 最后,本篇论文对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了一些探讨,使教师明确自己在合作课堂的角色,真正做到“还学于生”。 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我将关注合作学习对学生情意功能发展的影响以及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有不妥之处,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