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放牧和旅游不同的人为干扰方式下,对希拉穆仁草原0—20cm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植物的种类、建群种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得出:(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和旅游干扰的影响,各试验区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强烈人为干扰草地试验区明显高于其他试验区;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变化相差不大,退化草地试验区略高于其他试验区;在0.05-1mm和﹤0.002mm粒径范围内各试验区土壤机械组成平均值变化相差较小,在0.002-0.05mm粒径范围内变化相差较大,修复草地试验区的土壤机械组成平均值含量最低;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在各试验区内变化不明显;速效氮和磷的平均值曲线都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速效钾的平均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三者在强烈人为干扰草地试验区都出现最大值。(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和旅游干扰的影响,植被盖度的平均值在前三个试验区内相差不大,在强烈人为干扰草地试验区内相差较大,并且在该区的盖度平均值最小;植物种类的平均值曲线波动较小,退化草地试验区植物种类相对较多;植物的建群种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平均值曲线都出现急速下降趋势,在前两个试验区和后两个试验区相差都较大;多年修复草地试验区内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两种植物为绝对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等杂草数量难见或不见;修复草地试验区内克氏针茅仍为建群种,重要值有所降低,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冷蒿的重要值有所提高;退化草地试验区内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成为建群种,冷蒿和猪毛菜等土地退化的标志性杂草的重要值进一步提高;强烈人为干扰草地试验区内克氏针茅重新成为建群种,但其所占比重明显下降,银灰旋花和冷蒿等退化草地的标志性植物所占比重大幅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