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式走向自由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美学家W·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认为,艺术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一种“艺术意志”,取决于“那种潜在的内心要求”。一类风格的嬗变或消失不能归之于缺乏某种技巧,而只能归之于“不同的意志”。当传统的笔墨线型样式无法直接表现当下的生活时,生活本身就对绘画语言的构造变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出发,将线在绘画中由古典向现代,由传统程式化向现代个性化的转变进行了探索性的叙述和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在第一部分中对中国线条之所以延续了前人以线造型的模式并按自律性得以不断的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古典哲学—美学、相邻艺术(书法)以及社会风尚对绘画主体思维的影响,还有绘画工具——绘画所借助的物质媒介对中国水墨人物画线型生发及变革的作用。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历史发展的角度将线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行了叙述,并分别列举代表性画家加以详细阐释:首先在第一节回顾了古典程式化线条的特点,并且说明它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是产生过巨大作用的;第二节着重体现写实水墨的滥觞对中国画绘画手法的变革产生的一波巨大影响;在这一部分的第三节中,文章着重探索时代的变革之于人们的心理变化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并由此引申出现当代水墨人物画由于绘画主体思维模式的变化,承载了更多具有时代性的因素——运用传统的笔墨线型已经无法畅快的表现当下生活,传统观念与技法已经不能充分表达创造新图式的水墨人物画家们的生活感受。在新时代语境下,在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下,吸收发扬传统中“心性”表现的营养和笔墨意蕴,立足当代生活创造富有时代特征的水墨线型语言成为现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美术史写作一直是以编纂资料为特征的形式,美术史的分期也是以王朝更替为阶段标志,基本雷同或局限于政治史的模式。在“文以载道”的根本原则要求下,正所谓著史要讲
目的:探究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对12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N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
利用混沌振子系统(CSD)检测微弱信号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沌振子系统相态对含有周期(准周期)信号的低信噪比信号的突变特征(从混沌相态转变为周期相态)来识别有效信号。本文从
微细磨料喷射加工的原理是用高速气流将微细磨料加速,用高速的微细磨料粒子冲击硬脆性材料的工件,被加工工件表面被冲击后表层材料就被去除。微细磨料喷射加工技术在硬脆性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