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11月,我国作出了加入WTO后电影市场开放的两个承诺:一是在《中国电影管理条例》一致的前提下,每年引进20部外国影片作为分账片放映;是允许外资参与改造、改建中国影院,但比例不得超过49%。2012年2月17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俗称“中美电影协议”)正式签字,该协议商定每年增加14部3D或IMAX美国电影,进口分账影片数量由每年的20部增加到34部;提高美方票房分账比重至25%;同时,进口影片的机会向中国民营企业开放。在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根据本文的统计数据,自2001年至2011年底,我国已累计进口222部分账影片,出口673部国产影片。面临加入WTO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家不断进行政策和制度创新,活跃电影创作;放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的市场准入条件;转变国有制片单位的事业属性,将其变为企业法人;加强与国外电影生产机构的合作,鼓励电影合拍等。如今,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已由入世前不足1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1年的131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影片所占的比重由最初的46%左右上升到现在的56%,国产电影在总体和单片票房上都已经完胜进口片。在出口方面,十多年间,陆续有673部国产影片走向海外市场,在国际银幕上掀起了一股中国风。本文认为,在WTO环境下,电影进出口对我国电影业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我国电影创作观念的改变,二是推动了电影产业机制的革新。在创作观念上,逐渐摆脱了戏剧电影和电影精英化视角的束缚,电影创作走向商业化和类型化。在产业机制上,电影进出口推动了我国电影生产在制片、发行、放映以及全产业链开发等方面的革新,确立了电影制片人中心制,放宽了民间资本进入电影生产各环节的比例,鼓励国产影片出口,加速了我国电影产业化进程。另外,电影进出口有力的推动了中外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西方文明在碰撞中逐渐交融。但由于中外电影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导致传播力量的不对称,不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了解入世以来我国电影进出口的现状,分析电影进出口对我国电影产业和跨文化传播等各个层面的影响,进而探讨如何在入世的大环境下有效的实现海外电影“引进来”和国产电影“走出去”是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