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淋巴管新生通常发生在肿瘤、创伤、炎症等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以往的研究认为,淋巴管新生的途径主要有二:原有的淋巴管在VEGF-C的作用下以出芽方式形成新的淋巴管;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迁移到局部组织,在VEGF-C的诱导下转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创伤、炎症等病理情况下,单核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迁移至局部组织转化为巨噬细胞,通过产生VEGF-C,对淋巴管新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已发现,单核细胞在VEGF等的作用下能够向血管内皮细胞转分化,但能否在某些因子的诱导下转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尚未见体外研究证实。本研究选择在炎症等病理状态下组织产生的能活化单核细胞的因子,如: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炎性因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m factor-C,VEGF-C)、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等,体外诱导单核细胞,检测其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LYVE-1、Podoplanin、Prox1及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eNOS的表达,观察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管新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淋巴管生成存在于肿瘤、炎症等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等病理环境中转分化成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成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CM培养,分别在FN铺板或VEGF-C、TNF-α、LPS、IL-3、IL-7刺激下诱导培养24 h或6 d,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odoplanin、Prox1以及内皮细胞共同标志物vWF、eNO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单核-巨噬细胞在未诱导组,LYVE-1呈阳性表达,Podoplanin、Prox1、vWF、eNOS均表达阴性;经FN铺板或VEGF-C、TNF-α、LPS、IL-3、IL-7诱导24h或6d后,单核-巨噬细胞Podoplanin、Prox-1表达阳性,vWF和eNOS表达仍呈阴性。结论:FN、VEGF-C、TNF-α、LPS、IL-3、IL-7均能有效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