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种类繁多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国标GB/T23243-2009《食品包装材料全氟辛烷磺酰基(PFOS)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只给出了PFOS的检测方法。本文首先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7种全氟有机物(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十二烷酸、全氟十四烷酸、全氟辛烷磺酸盐)残留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MS)分析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仪器条件方面进行比较和优化。在提取方法方面,相比国标中给出的快速溶剂萃取法,本文选用超声提取,提取方法更简单,实验条件要求低且节约试剂;另外本文通过加入固相萃取对样品基质进行浓缩和净化,减少复杂基质对仪器的污染,同时提高方法的检出限。在仪器条件方面,国标中使用C18色谱柱,通过在流动相无机相中添加10 mmol/L的乙酸铵来改善峰形,本文使用C8色谱柱,在无机相中添加2mmol/L的乙酸铵即可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峰形良好,且减少了高浓度盐对质谱仪的损伤。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47μg/kg,低于国标中的0.285μg/kg。取阴性样品,进行3个水平的加标实验,每个加标水平取6个平行样品,7种PFCs的平均回收率为:77.0%~110.7%,相对标准偏差为:2.7%~8.8%,说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和国外对食品接触材料中PFCs的检测方法大都采用内标法相比,本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采用外标法即可达到相同的效果,无须寻找选择要求诸多的内标物,也不须繁琐的操作,同时对外标法可能导致的进样量误差,本仪器自带的自动进样器可以将这一误差降到最低。将建好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中,对市场上随机抽取的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检测,并且将仪器条件推广到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7种PFCs的检测中,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全面了解目前市售食品接触材料和食用油中PFCs的污染情况,均低于欧盟规定的的最低添加限量标准。以期对PFCs的暴露途径、暴露水平提供更广泛的数据支持。文献中指出:食品接触材料中的PFCs会迁移到食物中,污染食品。聚苯乙烯粉(PS)作为食品接触材料中最常见的塑料添加材料,在第三部分,研究了水动力作用对PFOS在PS粉上的吸附作用,对吸附的预平衡时间及平衡时间进行比较和优化,并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得出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PFOS在PS粉上的吸附行为;对全氟己烷磺酸盐(PFHxS)和PFOS在PS粉上的竞争吸附进行了研究,得出PFHxS和PFOS在PS粉上有共同的吸附位点,PFHx S的添加导致PFOS吸附量的下降,其下降程度与溶液中PFCs的浓度有关,说明PFCs的种类及浓度都是影响其在介质中迁移的因素。此实验对PFCs在塑料接触材料上的吸附机理进行研究,以期对食物中PFCs的来源和去向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