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前言 脑膜炎奈瑟氏菌是引起人流行性脑膜脑炎(以下简称流脑)的致病菌。在非流行期,发病率在1-3/10万左右,而在流行期,发病可高达500/10万,对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及青少年危害极大,病死率高达10%以上,近年来,我国流脑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暴发流行时有发生,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脑膜炎奈瑟氏菌根据菌体表面的荚膜多糖分为12个血清群。全世界大约90%的病人是由A群、B群和C群引起的。以A群、C群荚膜多糖为基础的疫苗被开发出来并被证明对控制流脑的暴发和流行有效。但是A群、C群疫苗对幼儿缺乏免疫原性,而且它们提供的保护期相对短,一般为1-3年。B群荚膜多糖由于无法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所以B群流脑疫苗一直也没有被开发出来。基于这些原因,开发非荚膜多糖的表面蛋白抗原疫苗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持久性抗体就成为另一种选择。 但是每个血清群的脑膜炎奈瑟氏菌根据菌体主要表面蛋白(OMP)又可分为多个血清型、血清亚型,如B群有20多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至少10多个血清亚型,依此类推12个血清群的脑膜炎奈瑟氏菌有上千种表面蛋白。寻找所有血清群共有的表面蛋白抗原成为几十年来全世界脑膜炎奈瑟氏菌研究者奋斗的目标,1997年Martin等发现了一种极为保守的表面蛋白,存在于所有的脑膜炎奈瑟氏菌菌体表面,命名为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NspA),含174个氨基酸,由525个核苷酸序列编码组成。尽管Ns-pA的功能至今还不清楚,但给小鼠注射纯化的或重组的NspA后都能诱导产生保护性抗体,抵抗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攻击。 综上所述,NspA对流脑的诊断和预防策略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为此,本研究对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并采用ELISA对纯化的NspA融合蛋白进行了活性检测,同时验证了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