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及精神创伤。沿海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密集的人口和经济,面对自然灾害的脆弱性更高。本文基于自然灾害脆弱性这一研究热点,深入研究脆弱性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学习国内外有关脆弱性的研究经验,通过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口构成、经济状况、灾后应对五个方面选择18个评价指标,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体系。本文选择环渤海经济圈的17个沿海城市和北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得出评价结果,并通过评价结果数值绘制了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包括北京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口构成、经济状况、灾后应对及综合脆弱性的空间分异图,直观表现了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分异特征,详细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自然灾害脆弱度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天津、沧州,综合指数在0.5以上;处于中等脆弱度的城市依次为营口、潍坊、唐山、锦州、日照、葫芦岛、青岛、滨州,其脆弱度指数介于0.4至0.5之间;处于低脆弱度的城市依次为大连、盘锦、烟台、丹东、东营、秦皇岛、威海,其脆弱度值在0.3至0.4之间。通过整个评价过程,既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又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因地制宜的提出了降低城市脆弱性的合理建议。最后总结了整篇文章的不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未来脆弱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