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境下调解优先政策论辩及调解功能复位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调解制度,回顾了调解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其功能表现和作用发挥的情况,同时,着重分析了“调解优先政策”出台的背景、调解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运行机制以及调解实际效果的利弊得失。认为调解在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是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重要过渡机制,它承载着乡土社会通向法治理想的重要使命。但是如果忽略了调解机制的功能领域和适用范围,将调解与构建社会和谐的重任,过于联系起来,夸大其地位和作用,并作为一项政策,通过一系列保障机制和实施技术得以贯彻,不仅违反了民事诉讼法对调解原则的基本规定,同时也有悖调解机制设计的制度初衷。基于此,文章论证了调解对某些案件的纠纷解决可能在处理效果上比判决更为妥当,但是调解是有界限的,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案件。所以对调解政策的确立,应当是在遵循调解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恢复“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政策。在此基础上确立的调解政策不仅与法律的规定相吻合,更重要的是与调解制度本身形成了内在的一致与统一。对理顺调解相较于判决的地位上的附带性和功能上的补充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面对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相伴产生的一些负面现象逐渐显现,如一切向钱看、不正当竞争、权钱交易、贪污腐败、损人利已、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商品等等。这些基本道德上的滑坡现象已经严重制约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应用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中药的专利保护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我国专利制度起步较晚,中药领域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