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信号的检测与识别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频通信具有抗衰落及抗干扰能力强、截获概率低、保密性高和组网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然而跳频通信的这些优点也给非合作接收带来了截获和破译的难题。本文针对跳频信号的非合作接收问题,研究了跳频信号检测、参数估计和跳频电台分选方法,具体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剔除的跳频信号检测方法。针对复杂电磁环境的跳频信号检测,首先将干扰信号进行剔除,接着根据跳频信号与其它调制信号在时频特性上的差异,采用时频特性曲线法进一步识别出跳频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2d B时,所提方法的识别率即可达到100%,优于基于时频分析的检测算法2d B。2、提出了一种基于抽取因子的时频脊线拼接的参数估计方法。针对慢速跳频信号,采用不重叠分段法,对每一分段作基于抽取因子的谱图变换,并将每段求得的时频脊线拼接起来再进行参数估计,从而降低了算法的运算量。最后分析了抽取因子对参数估计的影响。仿真及实测数据表明,在同样的抽取因子下,与最大值拼接法相比,时频脊线拼接法具有更强的抗噪声能力,提高了参数估计性能,并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此外,针对跳频点丢失的情况,通过对错乱的跳频点进行纠正,得到了真正的频率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只存在跳丢失时,SNR>-5d B时都能正确估计出频率集。3、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小波变换(Fractional Wavelet Transform,FRWT)的跳频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对时域信号采用FRWT分解法去噪,再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对去噪后的跳频信号作Hilbert谱分析,从而提取参数特征。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时频变换法在跳频序列的相邻频率间隔较小时的时频分辨率不高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对误差值为10-2时,采用FRWT方法的信噪比要比采用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方法的信噪比低3d B左右。4、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特征的跳频电台识别方法。首先提取信号在等高线图上的轮廓特征,接着构造基于轮廓特征的等高线图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最后把等高线图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CNN)中进行训练、测试,进而实现分类识别。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跳频电台分选方法存在人工提取参数特征具有复杂性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分选率为100%时,其在经裁剪处理下的信噪比为-15d B,比支持向量机(SVM)和传统K-Means聚类算法都低10d B。实测数据的算法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将大疆精灵4Pro、hm无人机、司马航模X8HW以及大疆悟2这四类无人机正确分类。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智造2025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工业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由原来的自动化逐渐向智能化转变。人们对于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动作危险、工作精度要求高的场合,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已经无法满足任务要求,双臂协作机器人的出现提高了工作任务的可操作性与准确性,体现了协作的灵巧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双臂协作机器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
电连接技术是电动汽车电池成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电导线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单体与单体之间的电连接,而电导线接头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安全性。因此,全球的各大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电连接技术和接头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实际工况下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电导线接头的电-热-力耦合特性进行研究,是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安全性的重要途经。首先,根据电池系统电导线接头的实际工况进行分析。利用
在无线高速移动环境中,相干检测通信系统需要实时精确的相偏补偿、多普勒频移补偿等操作,这也意味着复杂的计算和高昂的硬件成本。非相干检测技术因为能弥补这些缺陷成为研究热点,其中能量检测具有抗多普勒频移,抗随机相位干扰,结构简单的优点。MIMO技术充分利用空分信道,可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能量检测与MIMO结合可以满足在无线高速移动环境下高容量、高可靠性的需求。本文针对无线高速移动通信环境
鉴于6061铝合金材质轻、便加工、优良导热性等优势适用于各种汽车飞机零部件,铝合金材料在应用中常会出现磨损锈蚀、硬度不够等缺陷。通过扫描电子束对其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后可以优化其表面综合性能,为铝合金的表面强化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有效扩展了铝合金的适用范畴。本文采用电子束圆环状扫描方式直接对6061铝合金进行表面扫描处理,然后对其表面稀土合金化处理,利用显微硬度测试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
在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传播已然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为避免图像中的信息被恶意的篡改、复制、删除,图像加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首要解决方案。同时,为确保图像中“敏感”信息在开放空间中能够有效地传输,就需要收发双方对图像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因此,图像加密算法逐渐成为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并被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图像在传播过程中的安全性,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2D-LSIM
由于现在商用车的功率越来越大,发动机舱内温度也随着升高,为了满足机舱内的温度要求。需要选配大直径、大风量的风扇。另一方面发动机舱设计越来越复杂,布置变得更加的紧凑,使得机舱内冷却空气的流通阻力变大,导致风扇出风不能很好的沿轴向绕过发动机,而是直接冲向发动机后向四周扩散,直接导向地面的部分会引起扬尘。尘土容易漂浮在空中造成环境污染,当尘土颗粒被吸进散热器时,导致散热能力下降。因此解决好重型商用车发动
近年来无人机与智能汽车等技术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无人机“黑飞”或行人等难以有效检测的问题,因此对无人机、行人等慢速运动目标的有效检测显得愈发重要。但在此类环境中进行目标检测时,运动目标时常受到强背景杂波的影响,同时目标具有运动速度慢,且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小等特点,导致回波能量微弱,极易被地面强杂波所“淹没”,使得目标检测变得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强杂波环境下慢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衡量科学技术的重要指标,所以研究多系统多频卫星导航模拟器就显得非常重要。多系统多频卫星导航模拟器可以提供任意时间的位置坐标,也可以生成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和高动态的模拟卫星信号,同时对我国的北斗全球组网的建设能够提供一定借鉴作用。本论文以多系
经济的高速发展,显著地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旅游行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查找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全面可靠的旅游信息就显得极为重要。知识图谱作为大数据时代下的重要研究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旅游数据资源进行集成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然而,现存的旅游信息大多数都以商家推荐旅游攻略为主,各个商家的旅游数据比较零散,不利于游客对旅游信息的获取。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在民用无人机的普及以及“黑飞”事件屡禁不止的背景下,无人机防御和低空安防业务应运而生。现今市场反无人机设备主要采用功率压制的方式进行无人机管控,不利于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使用,且无法作用于采用静默飞行方式的无人机。因此,为黑飞无人机第三方控制问题,采用播发卫星导航信号的方式,对目标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进行导航欺骗及航迹控制,最终实现无人机的安全处置。本文以卫星信号实时再生模拟器的研究与实现为中心展开。从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