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观察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造影剂灌注特点,利用机器内置的声学定量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分析软件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我院26例怀疑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的32个子宫病灶(24个子宫肌瘤,8个子宫腺肌瘤)的住院患者,全部病例术前一周内接受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的LOGIQ9彩超仪,4C造影探头,频率2~4MHz。应用编码相位反转技术和声学定量TIC分析软件。超声造影剂采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剂量为1.5ml,以团注方式由肘部浅静脉注入。观察病灶造影剂灌注特点,利用机器内置的TIC软件分析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探讨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24个子宫肌瘤中18个(18/24,75%)表现为造影剂自外周向内部快速或缓慢充盈,周边呈环状或半环状增强;达峰后,17个(17/24,70.83%)瘤体与周围正常肌层有明显边界,7个(7/24,29.17%)瘤体与周围正常肌层呈等增强,没有明显边界;消退时22个(22/24,91.67%)肌瘤中央先消退,周边仍呈环状或半环状增强,然后周边逐渐消退,2个(2/24,8.33%)肌瘤与周围肌层同步消退。超声造影检出常规超声未发现的3例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呈同步充盈,中心造影剂分布密集,呈均匀分布,达峰时,肌瘤与子宫肌层无明显边界,但消退时早于子宫肌层,子宫肌层似可见一“黑洞”。部分浆膜下肌瘤可显示来源于子宫的蒂部供血动脉血流,而后造影剂持续进入瘤体内部,瘤体内部造影剂消退早于肌层,边界清晰。肌瘤囊性变时,变性区域无造影剂灌注,显示为无增强,其余部分仍有典型肌瘤的灌注及消退特点。子宫腺肌瘤的造影表现与子宫肌瘤不同,其特点为注入造影剂后可见多支较粗大的短线样增强信号自病灶周边迅速伸入内部,未见周边环状增强;达峰后所有病灶均与周围正常肌层无明显边界;消退时亦与周围正常肌层同时消退。声学定量TIC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增强时间、增强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的始增时间、始增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常规超声相比,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不同的灌注模式及特征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可能提供更多信息。2、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TIC参数: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增强时间、增强强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可能提供更多信息。3、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能够发现常规超声无法检出的不典型的肌瘤。4、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为粘膜下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的诊断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