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的Na-蒙脱石微观力学性质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膨胀土在我中国分布范围非常广,通常其遇水后会发生膨胀,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易诱发土坡的崩裂坍塌、路面结构的开裂、防护结构的破坏等工程危害。膨胀土的宏观力学特性依赖于微观结构的变化,因此从微观层面开展相关研究是理解膨胀土宏观力学特性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膨胀土中强亲水矿物蒙脱石占据主要成分。其水化状态对膨胀土的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由于蒙脱石几何尺寸的原因,无法直接从其中分离出足够多的单个蒙脱石晶体,进而很难通过传统的试验方法深入研究其微观物理力学特性。分子动力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试验和理论方法,其不必依赖观察客观事实和假定物理量的数学关系,而是通过基本的物理原理和合理的分子几何结构模型,计算出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与结果。鉴于此,论文拟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对膨胀土中强亲水矿物蒙脱石进行微观层面的力学特性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分子动力学平台Material Studio 2017版本,建立Na-蒙脱石及其水化几何模型,如球棍模型、多面体模型和CPK模型,并对Na-蒙脱石进行水化膨胀分析。结果表明当Na-蒙脱石层间水分子数量分别为30、58、87时,其分别完全形成一层、二层、三层水分子层;随着层间水分子数量的增加,层间距大致呈增长趋势;层间水分子数量等于或接近水化层分层水分子数量时,层间距并不是一直增长,而是有微弱的减小。(2)基于分子动力学平台Material Studio,通过单轴压缩Perl语言接口,分别对初始层间距c为12.5(?)、15.5(?)、18.5(?)不同水化程度Na-蒙脱石进行单轴压缩(0.1GPa-0.2 GPa)模拟,研究层间距对不同水化程度Na-蒙脱石压应力与压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层间距和层间水分子数量对Na-蒙脱石的应力应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一初始层间距且压应力相同时,对于不同水化程度Na-蒙脱石,其层间水分子数量越多,压应变越小;当初始层间距不同而压应力相同时,对于相同水化程度Na-蒙脱石,其初始层间距越小,压应变越小;比较不同初始c值下的饱和Na-蒙脱石压应力与压应变曲线关系,结果表明应变并不随着层间水分子数量增大而减小。在一定应力条件下,层间水分子数量越少的Na-蒙脱石的应变小于层间水分子数量多的Na-蒙脱石的应变。(3)基于Material Studio平台,通过单向剪切Perl语言接口,分别对初始层间距c为15.5(?)、18.5(?)不同水化程度Na-蒙脱石进行单向剪切变形模拟,研究初始层间距与水化程度对单向剪应力与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单向剪应力为0.1 GPa-0.18 GPa。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初始层间距相同而水化程度不同的Na-蒙脱石,其在相同单向剪应力条件下,层间水分子数量越多,剪应变越小;比较不同初始c值下的饱和Na-蒙脱石单向剪应力应变曲线关系时发现,在单向剪应力为0.1 GPa-0.18 GPa阶段,c=15.5(?)、18.5(?)的饱和Na-蒙脱石,在相同应力条件下,层间水分子数量越多,剪应变越小。(4)观察不同初始层间距c值的饱和Na-蒙脱石在单轴压缩和单向剪切应力条件下的构象,结果显示不同初始层间距c值的饱和Na-蒙脱石初始构象中,靠近黏土层片的水分子中有部分氢原子指向黏土层片,有部分氧原子指向黏土层片,还存在一些水分子平行于黏土层片。然而,在单轴压缩和单向剪应力条件下的不同初始层间距的饱和Na-蒙脱石中,靠近黏土层片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均指向黏土层片;同时,在应力情况下,各饱和Na-蒙脱石会有部分水分子溢出压力盒之外。
其他文献
在无砟轨道服役过程中,由于列车荷载、温度变化及雨水侵蚀等多种复杂因素,轨道结构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类伤损,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层间离缝和冒浆。当雨水进入离缝内,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动水流速及压力。流速会对混凝土表面产生剪切作用,水压力则会产生拉压作用。当以上作用破坏混凝土细微颗粒间联结力时,颗粒将脱离基体,而脱离的颗粒又会随流体运动,对混凝土表面产生冲蚀磨损,导致混凝土颗粒进一步脱离,形成脱空等严重病害
我国盾构隧道在建和拟建项目正朝着深埋与长大等趋势发展,然而,目前大埋深条件下采用盾构修建隧道的工程案例并不多,针对大埋深条件下盾构隧道壁后填充层对管片结构-围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认识有限,因此,研究壁后填充层对管片衬砌受荷和形变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依托广佛环线东环隧道,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围岩力学试验、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大埋深盾构隧道管片的内力和变形特性,
基于长期演进网(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车辆对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服务旨在为协作智能交通系统(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C-ITS)的安全性和效率要求提供解决方案。该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且逐渐动摇了部分西方国家主推的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edicated Short Ran
学位
混合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其受力复杂性与结构特殊性,往往需要开展针对性研究。本文以象山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与模型试验对外露式钢-混节点与埋入式钢-混节点的受力特性及传力机理展开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归纳总结了不同连接形式的钢-混节点的结构特征及其受力特性;针对象山大桥,分析了钢桁拱-混凝土V构组合桥梁节点构造特征,并归类为“外露式节点”与“埋入式节点”,并通过全桥有
学位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网的逐步成形,道岔作为高速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及养护维修的重点,道岔尖轨的损伤及断裂检测成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弹性波检测作为一种在波导结构中进行传播,通过对其信号分析可以对结构完整性进行判断的无损检测方法,开展基于弹性波传播的高速铁路道岔尖轨断裂检测研究可以得到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对实际上道的高速铁路道岔尖轨断裂检测为目的,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与现场试验结合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