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建立与早期文化间断的环境背景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核心之一是理解“过去人类-气候-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并从过去的模式中提炼出理解当今现状并有效应对未来变化的策略。当今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海平面变化及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对人类与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面对愈加变化多端的气候环境,人类亟需从过去已有的“人—地”关系中寻求更多的应对方案与解决措施。长江三角洲是研究新石器文化与稻作起源的核心区域。该区域濒临东海,全新世以来区域的地貌演化根本上受控于海平面的变化,并对新石器文化及稻作农业的发育与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极易受到极端气候环境事件的袭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文明发展方向及进程。因此,该区域的地貌演化及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对探究区域的“人—地”关系演变有关键作用。河姆渡遗址是长江三角洲最著名的新石器遗址之一,保存有丰富的稻作遗存。自发掘以来对河姆渡遗址建立的环境背景及以其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衰落原因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对文化衰落成因一直存在“气候说”、“海侵说”与“水患说”等观点的争论。要厘清该区文化衰落的环境背景,亟需重建遗址区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地貌演化历史并探究极端气候环境事件对河姆渡遗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一系列沉积钻孔,获得了区域(宁绍平原)沉积体系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选取采集于河姆渡遗址区内的文化钻孔HMD1601与HMD1602进行沉积相、地球化学元素、粒度、硅藻与有孔虫等指标分析,并通过AMS14C测年构建科学的年代框架,获得以下认识:1)~7800cal a BP:河姆渡遗址区已受到海水的影响,可能为海湾边滩环境。2)7800~7000cal a BP:该时期处于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河姆渡遗址区完全被海水淹没,推测为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湾环境。此时河姆渡先民的居住范围局限于零星滨海山地及岛屿,文明具有鲜明的“海洋”特征。3)7000 cal a BP是河姆渡遗址区地貌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减缓的海平面上升速率以及丰富的陆源沉积物输入,使遗址区迅速成陆。而广阔的生存空间及肥沃的土壤吸引河姆渡先民从海拔较高的山地及岛屿迁徙至此,河姆渡遗址在此环境背景下建立起来。4)7000~6500 cal a BP:该时期遗址区形成河姆渡第一期文化层,沉积环境的陆相性进一步增加,推测为滨海淡水沼泽环境。优越的环境条件及丰富的资源促进该时期的河姆渡文化蓬勃发展。研究区也是全新世极端气候环境事件频发区。通过沉积相、粒度、硅藻等指标分析,显示7400 cal a BP与6600 cal a BP时期分别在浅海相层底部及文化层顶部形成多层砂层,同时硅藻浓度显著降低,Zr/Rb比值则显示为峰值,粒度数据与相邻层位的粒度数据相比表现为含砂量大幅增加,频率曲线双峰分布且粗砂组分异常增多,判断该沉积层为洪水沉积物。推测河姆渡遗址区在740 cala BP与6600 cal a BP时期极端气候环境事件频发,其中6600 cal a BP时期频发的风暴及其引发的洪水事件可能是造成河姆渡早期文化间断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河姆渡遗址区的建立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制约,海平面控制下的地貌演化以及极端气候环境事件的影响均是河姆渡文化发展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在工业和市政等管道系统中,塑料弯管的需求日益增加。弯管接头作为管路的一种关键部件,管道弯曲处受力最复杂,弯管接头既承受高水平的应力,又是管道系统中最易磨损的部位,且为不均匀磨损,一旦破裂将危及生产和生活安全。大弯径比塑料弯管接头在实际应用中有可降低管道流体阻力、增加流量系数、减小压力损失、提升管道安全等优点,因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一套新型大弯径比塑料弯管接头注塑模具结构,开展了基于数值
共进化是在自然界中和生物体内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物学现象,在分子水平上的共进化称为分子共进化,指的是为了维持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的结构或功能关联在序列中的不同位点间同步发
目的探讨通过Cyp27b1敲除引起小鼠孕期活性维生素D缺乏对胎盘和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通过Cyp27b1基因特异性sg RNA介导Cas9核酸切割小鼠DNA构建Cyp27b1杂合(
本文分别对锡林郭勒褐煤和肥煤进行热溶实验,探究两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在不同溶剂下的热溶性能,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流变仪、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和核磁氢谱等仪器分析表征热溶物的组成及结构,探究热溶规律;添加热溶物配煤炼焦,研究配入热溶物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阶煤的热溶过程受溶剂影响显著,煤阶较高的肥煤热溶收率远高于低阶褐煤;此外,溶剂的极性、结构等差异也会明显改变热溶效果,褐煤
生物形态学是研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部分的外形和结构的科学。生物形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快速高效地提取生物生长状态地形态学信息,并进行量化分析。由于生物生长速度慢、时间跨度较长。这个分析过程通过传统人工测量方法效率低、误差大,难以长期进行。传统显微镜镜检中检测人员通过肉眼在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效率低,检测准确度随着工作时间增加出现下降,需要对样本进行多次重复的检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传统镜检方法
高温煤焦油是煤在高温干馏过程中得到的液体产品,也是众多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其产量根据炼焦生产配煤的种类以及焦炉操作工艺不同而变化,一般占装煤量的34%,提高焦油回收率,有利于提高炼焦企业的经济效益。本论文通过对宝钢焦化炼焦用煤煤样的煤质分析,结合铝甑低温干馏实验分别探讨了不同单种煤煤质与焦油产率的关系;根据宝钢2018年生产数据分析了炼焦各工段不同工艺参数对焦油回收率的影响,探讨了在不改变配煤
原始形式的Markov过程——Markov链,最早由A.A.Mapkob于20世纪初在研究随机过程中提出并命名.该过程凭借其具有的Markov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近代物理学、生物学(生灭过程)、公用事业和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近年来,为进一步解锁与Markov链相关的未知领域,众多学者创造性地将其扩展到树图模型上,进而新晋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末,刘文在研究Markov链的强大数定律时,提
本文主要经过探究并分析豫西寒武系生物丘的特点与发育环境,更深度地去研究生物丘的地质意义。一直以来,生物丘是地质学家研究探讨的重点和热点地质问题,虽然之前有很多对寒武系古生物化石和古环境的研究,然而对该期间生物丘的工作十分稀缺。如此,寒武系生物丘的研究仍然缺少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很多以往遇到的问题上并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主要为这几点:生物丘的形成机制、生物丘的发育特征、生物丘的内部结构差异以及在地质学
采用生物质甘油制备乳酸,替代传统糖类发酵技术,不但解决世界食品短缺、化石资源枯竭问题,同时形成了可再生生物质甘油高值化利用技术。生物质甘油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乳酸研究开发不但具有良好的理论研究价值,同时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意义。本研究工作设计、制备了三种不同结构的纳米催化剂,纳米铜金合金催化剂、铜钯合金催化剂、纳米石墨负载纳米钯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催化甘油制备乳酸。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
蒎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及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蒎烯经化学催化发生二聚反应生成的蒎烯二聚体能量密度与JP-10相当,具有成为先进燃料的潜力,随着石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