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与Wnt/β-catenin-CEACAM1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及古方青娥丸的治疗作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绝经后妇女CEACAM1与β-caten in和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绝经后妇女的血清水平及其与β-链蛋白(β-catenin)和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350名绝经后妇女的腰椎(L1-L4)或股骨颈的BMD。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CEACAM1、β-catenin、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雌二醇和胰岛素的水平。根据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Ⅰ组),骨量减少组(Ⅱ组)和正常骨密度组,正常骨密度组作为对照。结果:Ⅰ组和Ⅱ组的绝经后妇女血清CEACAM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CEACAM1水平与β-catenin和骨密度呈正相关,与RANKL/OPG比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提供证据表明降低的血清CEACAM1水平与绝经后妇女的低BMD相关,并且血清CEACAM1水平与β-catenin呈正相关。这表明CEACAM1可能影响经典Wnt/β-catenin通路调节骨代谢。第二部分青娥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EACAM1、β-caten i n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目的:观察古方青娥丸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β-链蛋白(β-catenin)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青娥丸治疗组(试验组)及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服药6月后检测患者血清中CEACAM1、β-catenin水平,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的BMD。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CEACAM1和β-catenin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CEACAM 1和β-catenin水平无明显变化。BMD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B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青娥丸能够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CEACAM1和β-catenin的水平,并能有效维持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第三部分基于m i cro-CT评价青娥丸通过Wnt/β-caten i n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目的:探讨青娥丸对松质骨微结构及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组织β-caten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只8周龄SPF级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24/组):假手术组,切除卵巢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组(模型组),雌二醇治疗组和青娥丸治疗组。术后三个月,将小鼠的第三腰椎和左股骨解剖并使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扫描以获取其松质骨微结构的三维(3D)参数。评估卵巢切除术、雌二醇和青娥丸干预对松质骨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对β-链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和青娥丸治疗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骨表面与骨体积比(BS/BV)和β-catenin表达显着增加(P<0.05)。相比之下,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间隙和BS/BV与卵巢切除的骨质疏松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在青娥丸和雌二醇治疗组的上述参数中没有观察到明显差异。结论:古方青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β-catenin水平提高骨质骨量,表现在骨小梁结构明显改善,骨小梁数目增多,排列平行、方向一致,孔隙率减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及人结肠癌耐长春新碱细胞HCT-8/VCR的细胞生物学作用和可能的耐药逆转作用。  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作用耐药细胞株,直至耐药细胞H
目的:探讨内蒙古东部牙克石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本地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本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后危险因素变化情况,探讨人群对医务人员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