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厚度薄、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工作温度范围广、自发光、低能耗以及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是当今国内外显示和照明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性能优良的红色、绿色和蓝色OLED对实现高质量的全色显示和高效率白光发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人们对蓝光OLED的研究滞后于红光OLED和绿光OLED,这导致了蓝光OLED的诸多性能,如亮度、色纯度、量子效率以及寿命等均落后于红光OLED和绿光OLED。采用掺杂的方法被认为是提高蓝光OLED器件各方面性能最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以BCzVBi作为掺杂剂(dopant),以mCP和CBP作为主体材料(host),制备了两类不同的主客体结构(Type-I,Type-II)器件并研究了其光电性能,主要工作归纳如下:第一,基于BCzVBi,采用真空共热蒸镀的方法制备了Type-I和Type-II两类不同类型的器件。第二,对制备的Type-I和Type-II型蓝光OLED器件进行了电压-电流密度曲线、光电流-电流密度曲线、亮度、量子效率和稳定性等参数的测试表征,获得如下实验结果:随着BCzVBi的浓度在5 wt%~100 wt%范围内变化,Type-I和Type-II型器件均表现出电压下降,并且出现了最大14nm的光谱红移现象。Type-I型蓝光器件的量子效率峰值出现在~50 wt.%,器件最大亮度为2533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5.10cd/A;Type-II型器件量子效率峰值出现在~15wt.%,最大亮度为2940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5.7 cd/A。第三,以Type-I器件为基础,制备具有不同载流子传输层器件,并对其性能做了研究。获得如下结果:当以TPBi作为电子传输层时,以MoO3为空穴传输层的器件表现出较好的J-V特性曲线;以TAPC为空穴传输层的器件有最高亮度,50 mA/cm~2时,亮度为2905cd/m~2。当以Bphen作为电子传输层时,器件的最大亮度为3630 cd/m~2,相比TPBi器件提高了24.9%。上述研究表明,不同的主客体掺杂结构由于其独特的能带排布,器件在亮度、量子效率以及稳定性等方面会有所不同,通过研究不同掺杂浓度器件的性能,为设计制备高效耐用的蓝光OLED器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