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抗阻运动对女性大学生消极情绪的影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99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消极情绪体验。但很少有研究探讨抗阻运动对个体即时情绪体验的影响及时程效应。本研究将以女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中等强度的弹性短时抗阻运动对情绪体验的影响。研究一以年龄在18~24岁的100名女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BFS心境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有、无抗阻运动经历的女性大学生在负性情绪刺激条件下情绪的体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观看负性情绪电影后,有抗阻运动经历的女性大学生的愉悦性及平静性显著高于无抗阻运动经历的女大学生,愤怒性、焦虑和抑郁程度都显著低于无抗阻运动经历的女大学生。研究二以60名年龄在18~24岁的无运动习惯的女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平均随机分组,每组各30名无运动习惯的女性大学生后,采用BFS心境量表、SAM情绪反应量表及情绪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单独试测。首先,在实验开始前测量被试的情绪,随即观看诱导消极情绪的影片后进行情绪测量;之后,运动组和静坐组分别进行30min的运动和静坐,每10min进行情绪测量;最后,待心率回复到基线水平进行情绪测量。研究结果发现,运动组能够更快的改善消极情绪,产生积极情绪,并且维持稳定。在0~10min这一时段情绪调节能力更佳。综合上述结果,本研究发现:1)有抗阻经历的女性大学生具有更好的心境状态,在应对负性情绪时能够更快的调节消极情绪;2)无运动习惯的女性大学生在消极情绪状态下,通过短期弹性抗阻运动,可以更快的调节消极情绪,使情绪回复到基线水平,且情绪维持更加稳定。在短时抗阻运动的过程中,0~10min期间是消极情绪调节的最佳时间段。
其他文献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是,在中学音乐教师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有教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Agent代理技术实现英语听力点播的方法,详细介绍了系统流程、关键技术以及具体实现方法。该方法直接将英语听力文本语料通过Text To Speech技术直接转换成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可反映人体功能、生化代谢及进行分子影像研究的先进功能分子影像设备,PET/CT将能精确反映人体解剖结构的C
作者通过对胡萝卜片的微波干燥试验,获得了切片厚度、装载量及微波功率三因子对失水及耗电的影响;并利用SAS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获得了微波干制胡萝卜片拟合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