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至秦汉时代作为一个中国文化、制度逐渐形成的时代,是一个经典频出、深蕴意义的时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时期亦可谓名副其实。彼时诚然没有“内部控制”这么专业化的表述,但纵观内部控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论个人、组织、社会等层次上的差异,还是定位、职能、约束以及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的差异,内控的定义均涵盖了趋利避害、扬善抑恶、目标导向、系统制度几大思想,按照“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这一基本内涵的要求,在那个时代确实已经形成了丰富而成熟的内部控制思想。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内部控制,或者说中华文化源头时期对于内部控制的论述的主题是全口径的内部控制。第一章从三个角度引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以西方内部控制为代表的现行内部控制体系在实践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曾在两千多年内都领先于世界,并且在改革开放之后的40多年内取得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果,令世界瞩目,这理应有其优势所在;新时代“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提倡,都要求我们要立足自身文化,提出适用于本土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二章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出现有研究工作的匮乏。第三章介绍了《主术训》的主要思想,分为“无为”、“势”、“法”、“用众”、“利民”。第四章在这几个思想主题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主术训》内部控制思想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在内部控制的人性假设方面,提出了个人角度的人性自然和组织角度的民性善假设;在内部控制范畴方面,提出了与组织进步观相对的社会发展观;在内部控制的目标方面,提出了正反馈与负反馈同时抑制以保证系统均衡的目标;在内部控制的要素方面,提出了以法为代表的技术性要素和以德为代表的社会性要素。第五章通过对德胜洋楼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中提炼体现前文所总结的内部控制思想的部分,以证明这种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的可行性。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综上所述,文章首先对《主术训》中的主要思想进行分析、总结,挖掘文章蕴含的内部控制思想。在此基础上辅以《淮南子》其他篇章的佐证,从内部控制的人性假设、内部控制的范畴、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要素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搭建做出尝试,提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几点设想,以期最终形成“中方传承+西方经验”的新时代内部控制。本文最终的目的是抛砖引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内部控制思想的探讨,达到形成以传统内控为内核,西方先进经验为手段的现代内部控制框架。但对于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的途径,还未给出可行的方案。尤其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仅挖掘了该案例中一些得见传统文化背景下内控思想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而非一开始就按照本文所述内控理论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是未来研究的展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