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井下分站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下分站是煤矿井下安全监控模块与井上安全监控中心之间的传输枢纽,负责井下与中心站之间的数据采集与通讯。分站能否有效工作决定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否顺利实现,在煤矿安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来源于山东省信息产业厅项目“煤矿安全自动检测、监控及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现有比较成熟、实用、可靠的检测设备为主体,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矿用防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井下智能监控分站等关键设备,开发和完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智能化辅助决策功能和综合性自动化控制。本文设计的隔爆兼本安电源输出电压为18V,共有六路本安输出可供分站以及各种传感器使用。本文设计的井下智能分站作为“煤矿安全自动检测、监控及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ARM微控制器为核心,以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为平台,采用UDP协议实现了分站的网络通信功能,很好的解决了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信协议不一致的问题。在硬件方面,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完成了监控分站的总体硬件设计,并通过驱动网卡芯片RTL8019AS实现了以太网连接。选用PHILIPS公司的32位ARM芯片LPC2214作为分站的主控芯片,它具有16KB的静态RAM和256KB的高速FLASH,包含8路10位A/D,还有多个串行接口,可使用的GPIO高达76个(使用了外部存储器),很好了满足了分站外接传感器的多样化要求。在人机接口方面,系统扩展了LED数码管显示和红外遥控键盘。在通信方面,采用UDP协议与中心站进行通信,将各种传感器数据实时传送到中心站进行复杂的逻辑运算处理,并能够接收中心站下发的各种控制命令和配置。在软件方面,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CP/IP协议栈的实现;制定了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通信过程中采用了标准的UDP协议;详细介绍了几个主要程序模块的编程思路,如LED显示、外部输入频率信号的测量及数据存储等,并给出了在实际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调试的方法。本监控分站具有8路A/D数据采集;8路数字量输入;8路控制量输出对外部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人机接口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提供按键操作和实时数据显示;RS485通信接口负责扩展开关量传感器;网络通信接口负责为各种监测监控系统提供兼容的接入接口;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作为数据存储区以保证掉电后存储数据不丢失。
其他文献
配电网规划是配电网建设的重要依据,而配电网建设质量的好坏和电网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配电网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估与决策,不仅具
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的计算机视觉任务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比如智能人机接口、虚拟现实、高级用户接口、智能环境、娱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运动分析、医学、教育等。三维人体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数据和信息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日常行为逐渐和网络密不可分,人们利用网络获取新闻、进行社交活动和即时通讯,发送和记录工作文档等,这
异构多核处理器的资源分配问题是一系列的决策问题且较为复杂,为了在给定的预算功率约束下实现最佳的性能,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运行时的应用程序资源需求与
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安全自动化开始由强调设备安全性向着强调现场总线传输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而传统的现场总线在某些有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应用中,在
随着传动技术的发展,多轴多电机传动在各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多电机传动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即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以满足一些特定系统对于多电机同步系统的要求,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的研究变得日趋重要。本文对转炉倾动系统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控制转炉倾动系统的四台电机,主从模式运行,从机以主机为参考模型。各个电机的特性和模型参数存在差异,为解决这种差异造成的参
火力发电作为我国主要的发电形式,带来了两大问题: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对热电厂工况参数精准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实现高热效率低污染物的目标,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建模方法,克服了传统机理建模法对于强耦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预测精度不高的缺点。但是早期的神经网络模型(如随机梯度下降法)存在训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