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剖析,艺术的超越——论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美学特征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西方文坛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经典作家。1949年,福克纳以其“对现代美国小说之强而有力与高度艺术性的贡献”而荣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福克纳一生当中,他一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发生在福克纳根据自己故乡为原型而虚构出来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构成了庞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名巨人,他开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一直以来受到世界文坛的极大关注。   福克纳在长篇小说方面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国内外对于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的研究却远不如他的长篇小说。福克纳将长篇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和场景经过浓缩和提炼运用于短篇小说当中。因此,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是长篇小说的组成部分,不论在场景描述、角色刻画方面还是在丰富主题和叙事技巧多样化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挑选福克纳的四部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干旱的九月》《夕阳》《曾经有一位女王》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重点分析其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特征和这四部短篇小说中的美学创作技巧。   首先第一章将会简要介绍福克纳和他的作品。本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福克纳作为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和他的生平经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简要地介绍了福克纳的主要作品和本文将要研究的四部短篇小说。第四部分则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结构布置。   接着第二章开始了关于文献综述部分。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福克纳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及其特征。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象征主义和主题四个方面具体分析福克纳四部短篇小说中的美学特征。首先,本文将以非线性时序和并置的写作技巧分析《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结构,展现福克纳叙事的创新手法。接下来是第二部分,本文将以《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的多重视角和《夕阳》的孩童视角来研究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体现了福克纳运用叙事视角的灵活性。第三部分,本文将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中使用的象征,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细节和环境所具有的象征含义。最后是第四部分,本文将从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主题——人物的异化入手,追溯福克纳笔下女性和男性异化的不同根源。   第四章是总结部分,本章总结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在写作手法方面创新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最后列举了本文的局限性和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总体上,通过巧妙多变的表现手法,福克纳丰富了短篇小说的内涵,增强了短篇小说的感染力,全面而深刻的反映内战之后美国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隐喻开始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隐喻。但是对于隐喻的研究一般局限于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对于其他题材很少涉及。介于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金融
近年来,中国企业正积极地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商业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中国企业已经或者正在面临着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因而,寻找提高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学位
企业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应当努力塑造并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本文以华为公司为案例,研究其在美国的企业形象塑造以及文化对其形象塑造产生的影响,为准备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