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人周期性就医活动出行行为机理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cssddnn_ccssdd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各个系统都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考验,老年人口在日常活动中的交通出行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满足老年人群的日常活动出行需求,成为老年人群参与日常活动、安享晚年生活的必要条件。老年人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性,慢性病患病率高,周期性的就医活动成为老年人口典型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一,对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周期性就医活动出行过程中,老年人能否克服各类出行阻碍成为他们健康需求满足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究老年人就医活动出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比较各因素影响作用的强度及其影响的路径,本文研究了城市老年人周期性就医活动中“就医动机——出行行为能力制约——就医出行行为”环节的多个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机理。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本文在分析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之上,以昆明市主城区常住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37位老年人进行质性访谈,初步掌握城市老年人周期性“就医活动-出行行为”的主要特征;借鉴老年人流行病学研究成果,最终确定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四类慢性疾病(高血压与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的周期性“就医活动—出行行为”为研究范围。(2)采用活动分析法,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动机理论,对城市老年人到具有专科科室医院开展周期性就医活动的出行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确定相关的潜变量及观测变量。针对城市老年人就医出行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引入“就医活动出行行为能力”潜变量,分析各潜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假设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数据对问卷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检验修改有效后,开展大规模调查,并利用SPSS20.0软件对有效的500份样本进行正态性和共线性检验。(3)借助AMOS 17.0软件,按样本构成抽取300份样本数据构建参数模型,利用剩余的200份样本数据对参数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同时进行拟合修正,并输出最终参数模型结果。参照验证后的模型结果,分析各敏感特征变量的影响效应;根据最终参数模型结果对老年人就医活动出行行为机理进行分析;针对城市老年人就医活动出行行为能力展开进一步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老年人周期性就医活动出行以公交方式为主,出行距离主要分布在2km~6km之间,就医出行的出发时刻主要集中于城市通勤出发时间段,出行时耗集中在 11min~60min。2)就医动机、就医活动出行行为能力、就医地特征和就医可达性均对城市老年人口周期性就医活动出行行为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其中就医环境特征变量影响最为显著。3)就医地特征和可达性影响老年人就医地的选择,进而影响其出行方式、距离和出发时刻;就医动机主要影响出行频率;就医活动出行行为能力主要影响出行方式和出行距离。4)年龄导致出行行为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疾病导致老年人周期性就医活动出行行为能力出现显著差异,据此推断疾病与出行行为能力间可能存在关联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以CMES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关系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解释了其中的机制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以最主要所有者过去的就业经历、行业协会关系、招待
目的:探索腐胺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新的MSC成骨分化诱导体系。方法:采集3份健康人骨髓MSC,应用MTT实验检测腐胺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
平面设计发展至今天,其艺术地位不可动摇,而多维性与新艺术的出现和兴起,则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多维性(空间概念、五感概念)来看,使与其融合的平面设计“立”了起来,并
我国网络银行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网络银行业的快速繁荣对于现今银行业乃至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互联网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改革,网络银行凭借
利用DEA方法和城市土地结构指数对1990年代以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0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2000-2004年长三角城市土
<正>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评价医院整体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营养物质是鱼类生长的物质基础,鱼类对营养物质消化能力以及疾病抵抗力和抗氧化防御能力的高低与其生长密切相关,而饲料中的B族维生素对鱼类消化吸收、疾病抵抗和抗氧化防御能
一部成熟的话剧离不开导演、编剧、演员、舞美、化妆等部门的协调帮助,一部优秀的话剧,剧本不仅要完整有趣,导演要有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构思,最让观众直接明了地接受这部话剧的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术组)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