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至今,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和路面等级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我国如此大规模的建设高速公路,在很大程度上繁荣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促进并完善了交通运输体系。与此同时,随着高速公路规模化与网络化不断的加强,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社会效益也日益凸显。可是,我国的研究人员往往忽视了研究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效益,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即便考虑社会效益,也因其难以量化,而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而且,我国开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社会效益测算工作较晚,所以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社会效益测算指标体系及操作性强的量化模型。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与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后评价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社会效益测算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交通环境、对外交流、政治稳定、自然环境七个方面,共选取19个单项指标,构建了高速公路社会效益测算指标系统。其次,通过深入分析系统动力学方法、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理论等测算方法,最终选择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本研究的测算模型,从而量化由高速公路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层次分析法用于确定本研究各项指标的权重,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确定隶属矩阵。再次,首次以津滨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合该项目的基本情况,运用已构建的高速公路社会效益测算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测算津滨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从结果可以看出,津滨高速公路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影响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尤其是对影响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在准则层的六大指标中各占到了33.7%。这不仅明确了津滨高速公路自建成以来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而且也为其他项目的社会效益测算提供了一个案例。最后,本研究就提升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效益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