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构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公平的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也是施政目标。毛泽东的公平观诞生于革命年代,在和平建设年代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公平及在贫穷落后的新中国的实践做出了有益探索,但由于时代所限,毛泽东的这一探索更多的是尝试性的、不彻底的,在许多方面甚至没有来得及展开实践。尽管如此,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的努力还是开拓性的,为我们后人社会主义公平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对我们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就毛泽东公平观的理论渊源、理论内容、评析以及时代价值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梳理。在这一部分中,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公平与平等两个重要概念的异同。随后,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家、西方思想家的相关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公平观的理论渊源。最后介绍了毛泽东公平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分析毛泽东公平观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梳理了毛泽东公平观的主要内容。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毛泽东极具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毛泽东公平观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重点研究毛泽东关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公平观。其中,经济领域主要集中于土地改革、所有制关系、分配原则和区域发展等四个方面;政治领域毛泽东的公平观主要集中于国家形式、人民政权、政党关系以及民族关系等四个方面。第三部分对毛泽东公平观做了简要述评。这一部分首先从毛泽东公平观的特点入手,总结了毛泽东公平观的三个主要特点。随后,分析了毛泽东公平观的时代进步性以及历史局限性。第四部分探讨了毛泽东公平观对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的启示。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经济入手,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根本解决之道。同时,公平的实现需要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基本的程序公平。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使社会更加公平。我们既有在历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亦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