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27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这种证据形式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由于立法、司法、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证人证言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笔者围绕证人证言从下面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比较分析意见和相关看法。每部分内容尽可能地包含了相关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及现实制度的不足与完善等内容。下面是对本文的简要陈述。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证人适格性问题,多数国家未对证人的适格作过多的限制。适格的证人被认为具有被迫作证性;凡是不具有作证资格的人,则同时不得被强迫作证。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有关证人适格性立法进行了评价,指出在如下方面存在缺憾:“单位”作为证人不甚科学;立法没有明确排除传闻证据,这样使证人的范围过宽;“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一律不得作证不很妥当。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证人的出庭作证义务及作证权益保障问题。笔者分析了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履行出庭作证义务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制度中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为了平衡社会利益与私人利益,法律义务与情感伦理等关系,笔者建议尽快完善证人作证的权益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了拒绝作证睹权、经济补偿权、司法保护权等内容。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证人的询问程序及询问规则。证人的出庭作证使当庭对证人进行询问成为可能。而这种询问机制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证人证言的质量。笔者在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证人询问程序及其规则作了详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相关制度的不足指出:在整个庭审的过程中,法官应处于中立、超然的地位。完善询问证人的程序模式的总目标是:对证人的询问主要由各方当事人来进行,法官只在必要之情形下施以补充性询问。而法官的询问是非必经程序,法官可依职权决定是否有询问证人的必要。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程序模式和完善询问证人规则的建议。 第四章是关于证人证言的排除规则的。本章以我国现行规范为背景,运用比较的方法,提出了笔者的相关看法。笔者认为,排除规则旨在让最接近“过去已发生的事”的证言对事实审理者认定案件事实施以影响。立法应明确传闻规则,并将反传闻的例外作出规定;而我国依意见规则对证人陈述案件事实之外的全部推理或判断一律加以排除又似显矫枉过正,应补充相应的例外规定。
其他文献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产生是二十世纪思想文化和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结果,也是二十世纪的一大重要文化现象。 本文主要从丈化的视角对新闻节目主持人予以多方位的审视。作者揭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东诗歌渐趋繁荣,一系列重大的诗歌活动都与广东有关.这一现象既反映了诗歌的多元化走势,也是广东的良好诗歌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广东诗歌的文化生态
本文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特点,遵循文化建设和传播规律,从民办高校物质、制度、精神环境层面进行研究,把文化育廉环境的构建纳入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格局,努力找到构建民办高校文化育
文章对用于我国第一个全国产化灵宝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在用变压器油KI50X、KI50GX进行质量跟踪,以密切监控和考察国产变压器油的使用状况及油质变化情况。跟踪分析评价结果表
天然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测定是现代中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测定金属元素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立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对于开发河南省道地药材是十分必要的。本试
本文分析了全球化的过程 ,指出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和趋势所包括的三个阶段 :国家边界的消解 ,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重构 ,经济和政治全球集权的实现。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保留了众多历史遗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当前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构建西安历史文化景观影像志,运用影像弘扬和传播西安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手段,从交际的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一个译者将源语中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的过程。然而“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它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
迅速成长的中国经济金融化和大步推进的中国经济国际化客观要求中国金融国际化。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国际化的含义以及西方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把中国金融国际化界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