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机物添加对太岳山油松林土壤碳组分、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不同外源有机物添加对森林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和活性碳库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在山西生态站油松林开展了外源有机物添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对微生物、土壤酶及活性碳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设有6种处理,按照250 g C·m-2的当量,分别向样地土壤(0~20cm)中添加了生物炭、秸秆、辽东栎叶、油松叶和木屑等有机物,并设空白对照。并分别于2016年5月、8月、10月对土壤碳组分(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土壤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和微生物基础呼吸值进行测定。  本文研究表明:(1)外源有机物输入后的响应: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中的稳态碳无显著性影响,但明显提高了微生物基础呼吸值(P<0.05),同时对活性碳库各组分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生物炭和秸秆对碳库活度影响较大;而辽东栎、油松、木屑对微生物代谢熵影响较大。酶活性表现出:秸秆和生物炭处理显著促进了β-1,4-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而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木屑处理下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整体上秸秆和生物炭呈现出更强的固碳能力。  (2)季节动态变化:自然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表现出春季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季度(P<0.05),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碳无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2种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出春季显著高于其他两季度。其中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5月<8月<10月(P<0.05);氧化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变化恰与纤维素酶活性相反,高峰值在5月,低谷值在10月;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微生物基础呼吸值和微生物代谢熵呈现出夏季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季度;微生物熵则无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季节动态无明显性的扰动。  (3)5种酶活性与碳库活度和微生物代谢特性的相关性:纤维二糖水解酶在三个季度里均与微生物代谢熵呈现负相关关系;而酚氧化酶则与微生物代谢熵呈正相关关系。在8月和10月中,纤维二糖水解酶与微生物商成正相关;酚氧化酶在10月与微生物商呈负相关。5种酶活性均与碳库活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鹊山水库沉沙条渠的整体状况以及不同季节“泥沙-水质-地形”的变化规律,结合监测断面聚类分析,确立沉沙条渠水功能区划体系;使用EFDC模型构建了沉沙条渠水、沙模型
飞机燃油系统试验台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是某重点型号飞机燃油地面模拟试验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主要完成试验项目中燃油系统各部件参数的测量,同时提供试验数据的分类管理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ica L.)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落叶乔木,是营造防风林、防火林及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橡碗(oak cups)性涩、温,无毒,具有收敛,止血功效。但橡碗通常在果实成熟后作为废弃物被丢弃,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更是资源的浪费。因此,系统研究橡碗活性成分(active components)及生物活性(biological act
基于THz辐射在电磁波谱中的特殊位置以及其有别于其它电磁辐射的特殊性质,关于THz辐射产生和应用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实际应用中要求THz辐射有较宽的频带宽度与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