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元金属硫化物的代表,硫化银是一种直接的窄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禁带宽度约为1 eV,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良的光电、热电性能。具有不同形貌、尺寸和微结构的硫化银材料拥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传统的硫化银制备方法一般存在着操作繁琐、反应时间长、容易产生一些难以去除的杂质(如模板法)等缺陷。微波辅助法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合成方法,微波导入能量的方式可以提高反应加热效率,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时间更短、反应温度更低,产物颗粒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团聚少、晶粒完整且结晶性好等优点,并且微波的非热效应能够影响产物晶型的形成。目前虽有研究者采用微波法制备硫化银,但是采用的是家用微波炉,且采用水热法,无法准确的控制一些微波的反应条件。本论文采用在低温(<100℃)和常压条件下的微波辅助加热来制备多种不同形貌的硫化银材料,并最后与棉织物相结合,探究其抗菌和抗紫外性能。本论文主要采用硫脲为硫源、硝酸银为银源,通过静置,晶体缓慢生长或高浓度下,快速反应得到Ag+和硫脲的络合物,在低温(<100℃)和常压条件下,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法,在二乙醇胺的存在下,使Ag+和硫脲的络合物水解、熟化,在较短时间内分别制备出空心杨桃状硫化银微球、硫化银微管和硫化银纳米线。论文中分别探讨了静置温度、静置时间、反应物浓度、二乙醇胺用量、微波反应温度和微波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硫化银材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置温度、静置时间和反应物温度主要影响A矿和硫脲络合物的形貌尺寸,从而进一步影响产物硫化银的形貌;二乙醇胺的用量、微波反应温度和微波反应时间主要影响产物的水解、熟化,影响其空心结构的形成。同时论文中也分别探讨了不同形貌硫化银的形成机理。将制备出的不同形貌的硫化银材料整理到棉织物上,分别研究其各自的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抗菌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较好的非溶出性抗菌性能,抑菌率都达到90%以上,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效果略微优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性能,而溶出性抗菌性能较差,达不到抗菌标准;抗紫外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的UPF值都达到50+,都具有极好的抗紫外效果。本课题采用微波辅助的方法,依据络合物的水解熟化原理,制备出多种不同形貌的硫化银微纳结构材料,并结合纺织品应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和抗紫外整理,效果良好。课题采用的制备方法简单、快速、节能、安全环保,同时有效的克服了模板法中杂质难以去除的缺陷,较为深入的研究了不同形貌微纳结构材料的形成机理,为以后更多新材料的合成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