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与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2007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为单椎体损伤,无明显骨质疏松。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两组均按标准手术入路及方法,相同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方案。2、分别从影像学、(ASIS)分级及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n 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影像学评价:包括术后伤椎椎体高度矫正情况、脊柱后凸Cobb’S角的矫正情况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面Cobb’S角的丢失情况、融合情况情况。(2)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通过ASIS分级改善情况可反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S分级提高1级为改善。(3)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标准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改善率。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JOA评分改善率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大于75%时为优,改善率大于50-74%为良,25-49%为中,小于25%为差。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采用成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角的矫正率方面及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患者术后半年融合率94%;B组术后半年融合率85%,2例因术后3个月发生断钉(P<0.05)。3、9个月随访时椎体高度恢复比值和Cobb角矫正丢失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4、术后9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相近(P>0.05),但JOA评分改善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1、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较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后伤椎高度及Codd角矫正即时效果、症状改善及神经恢复方面相近。但椎间融合可即时增加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等并发症。2、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有效融合率明显高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结合外侧植骨融合3、短节段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式治疗胸腰段骨折在远期预防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方面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