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居的人间”——李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锐的小说创作根植于吕梁山干裂苦焦的黄土塬以及四川自贡那座萧索动荡的银城。无论是哪一个版块的书写,李锐的小说创作始终以“悲凉”为基本底色,以“冷峻”为基本风格。不论是对内容的编织还是在精神内涵上所做的掘进,这股冷峻悲凉的气息始终萦绕在小说的情思意蕴当中。但李锐的冷峻却非彻底的冷漠,当他的胸口剧烈地涌动着那种绝望而悲凉的情绪时,他把最后的柔情与温暖浓缩到他笔下的女性书写,独特的女性形象在重重苦难和无望的边缘顽强生存,在女性书写的这个角落,李锐真切地逼视了人类内心最真实的底色。  第一章独特的女性形象。简要地概括了李锐小说中独特的女性形象,从作家的生命体验切入,围绕女性对其生活与创作的影响,参考访谈、作家随笔等,分析了李锐对女性的理解以及他在小说创作中对女性的态度。此外,还对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过程作出梳理,分析了作家如何在创作中看待女性形象。  第二章暗哑无声的性别悲剧。李锐小说中的女性往往是缄默无言地出现,承受着混沌人间种种难以想象的压榨,在苦难的沼泽里身不由己,所有的女性都在各自的命运悲剧中沉沦。从三个角度剖析了女性的性别悲剧,首先,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卑微的身份以及在苦难轰炸下焦灼无依的精神状态;其次,李锐的小说创作往往把女性作为一种隐喻,成为特定历史时期与某种文化的象征;最后,把女性沉沦于悲剧的原因归结为无处可逃的性别宿命。  第三章悲凉生存中的灵魂救赎。重点分析了李锐对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人性关怀,他将男性不具备的人性美德完全地倾注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使她们成为这个暗色人间最后的希望所在。在他的小说中女性成为悲凉生存中的灵魂救赎,为作家对这个世界的悲观擦亮了仅有的一丝希望。  第四章照亮生命苦难的精神明灯。首先肯定了李锐小说中超越性别意义的女性书写,他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升华为人类视野中的审美偶像。其次李锐的小说创作是着眼于人类整体性生存状态的关怀,而女性形象的塑造进一步完善了作家对人类存在的寓言,这也是李锐孤独跋涉于文学创作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文学追问。
其他文献
在现代汉语中,借形方式作为一种脱生于外来词,但是已经超越外来词范畴的一种新型的,重要的造词方式,它的出现补足了汉语造词方法以及能力的不足,并为本族语开辟了另类造词的
动物与人的关系经历了由敬畏为神,再到生活中为人利用和提供生活资料、甚至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可缺少的“朋友”,以及在两者基础上形成的虚幻的“动物国度”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
学位
文学语言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备受文论家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意义的课题。文学是用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正是语言这一独特的构筑方式使文学和其它
《庄子》虽是一部哲学、美学著作,但其蕴含着丰富的诗学思想,前人对此虽有所研究,但是还远远不够。本文通过对《庄子》原著作细致、系统的解读和研究,发掘其中蕴含的诗学思想,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