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四高”特点,缺血中风约占中风病中的60%~80%以上。近些年,中风病的综合治疗不断得到重视,对缺血中风多技术综合治疗的研究不断增多。在回顾综述分析缺血中风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1995~1999年实行专科《缺血中风(脑梗塞)诊疗规范》(简称《规范》)中医综合治疗的缺血中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并选择临床较为常见的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缺血中风急性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旨在为探讨缺血中风综合治疗规律,最终为提高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做一点工作。1 缺血中风中医病因病机及其综合治疗的理论复习1.1 中风病的病机有虚、火、风、痰、气、血六端,近年对其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是缺血中风临床较为常见的证候。1.2 对缺血中风的中医治法进行了述评,认为中西医结合救治,给药途径多样化,多种方法及技术的综合应用是主要的趋势之一,综合治疗临床应用主要分为中医综合治疗、西医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三种。综合治疗研究方法渐规范,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尚未而必须解决的问题2 609例缺血中风住院患者及其中医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995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出院并按照《规范》诊治的连续缺血中风患者,所有资料从广东省中医院病案室的住院病人微机管理系统及住院病人登记簿中查询,通过查阅原始病历而得出。其中接受了激光疗法、神经肌肉治疗仪疗法、脑反射疗法、针灸疗法等非药物疗法之一的患者列入综合组,其他列入非综合组。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患者共609例,其中综合组460例,非综合组149例。 综合组与非综合组治疗前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既往史、个人史、诱因、病位、病灶单发或多发、中医证候比例及分期等比较,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中风病中医综台治疗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609例患者,显效320例,显效率52.50,有效576例,总有效率96.4%,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6.7%,非综合组总有效率为88刀%。综合组疗效优于非综合组(P<O刀5),且急性期疗效综合组优于非综合组(P<O.05),提示中医综合治疗提高了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 同时资料显示,本组609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250例,占40.89%,其中急性期又占 199例,认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是缺血中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证候。3 急性缺血中风患者75例中医综合治疗随机对照试验 选择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缺血中风急性期作为综合治疗研究的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全部病例 75例,按综合组:对照组卫:l比例进行数字的随机分组,结果综合组53例,对照组22例。治疗方法在《规范》基础上,以专科经验方为基础汤药内服;使用辨证的固定中成药,综合组还选用激光、神经肌肉治疗、康复指导等,进行对照研究。 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既往史积分、伴发疾病积分、病程、病位(基底节、放射冠、脑叶)、病灶数(单发、多发)、主要中医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其程度(轻、中、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O>0刀5入 两组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结果表明: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比较,治疗后14天、ZI天综合组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且综合组在治疗后14天疗效优于对照组0均功.05人西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21天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优于对照组0叩刀5人 治疗后14天两组无显著差异0>0刀5人并且,随访2个月**L比较,综合组优于对照组0<0刀5)。 75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缺血中风急性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说明,中医综合治疗在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ADL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不同时点综合组并非均优于对照组,这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