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影响下的边缘住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10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90年代新城市主义与TOD理论提出以来,世界各地展开了以其为理论依据的城市更新建设,对于TOD的理解过去局限于对公交站点及枢纽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人们发现正确理解应该是以公交为走廊的串珠式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的小汽车交通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小汽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建立公交导向的城市交通系统成为我们唯一的出路。很多城市也已经着手兴建轨道交通,建设大运量快速的城市公交系统,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并不等于我们已经对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的关系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宏观上的轨道网络和线路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微观上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周围城市用地的关系,都存在某些认识上的不足。如果不注重协调这些关系,反而会引发更多城市问题,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背景下,必须强调城市的居住空间发展与交通建设协调一致。目前学术界更多地从宏观方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周边城市边缘住区作为城市活动的载体和基础,与城市轨道交通共同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的作用,缺少充分的关注和认识。所以,本文对对世界上多个轨道交通建设完善的国家与城市的案例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主要通过对日本多摩,香港将军澳,德国丽瑟菲尔德等住区的分析,在居住区规划中规模形态、空间尺度、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等方法总结各个住区的规划设计特点。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吸取对我国的轨道交通影响下的住区具有良好影响的经验教训。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应轨道交通的居住区组织模式,提出在公交系统与土地利用方面的规划方法,使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能够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对沈阳市地铁二号线引导的城市边缘住区通过环境行为学的调查方法进行调研,发现轨道交通新兴城市在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结合规划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外案例总结的经验,在轨道交通引发的城市更新与建设两个情况提出具体适合轨道交通新兴城市的规划方法。寻求能够最有效利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边缘住区规划模式,为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垃圾回收处理问题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都知道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垃圾来源绝大部分是在居民生活中产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
<正> 独活别名独摇草,学名Anglica g??o-zaincat为撒形科多年生草本,根供药用,有祛风胜湿的疗效,主风寒所击止金疮痛(本经),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别录);而独活寄生渴,
目的比较新型敷料和传统敷料在门诊小手术术中术后的疗效对照。方法选择门诊小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实验组用汇涵术泰喷洒创面,对照组则用传统敷料治疗。观
司法公信力是人们对司法活动、司法裁判的信任,对法律的尊重和确信。司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司法公信力越高,国家的法制越健全,司法才能有效的运作,司法公正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物流环节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作为经济的桥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能耗和提高
为实现邮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文章总结了驻马店市邮政局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支局所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努力创建"队伍素质好、民主管理好、维护权益好、局容局貌好、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加快,使的今天的城市建设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尖锐,城市的毫无秩序的建设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对于城市居民和周边不能提供场所满足大家对娱乐活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