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农民收入区域差距的财政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经济总量迅速扩大,GDP增速世界瞩目,但市场化在使得一部分人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差距的负面效应。河南省农民数量极其庞大,成为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省份之一。  国内外研究收入差距问题的文献大都集中在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收入差距问题虽有研究,但往往研究不太深入。然而事实上,农民收入区域差距存在,而且差距很显著,近几年来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研究农民收入区域差距问题很有必要。作用至少有以下三点:第一,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但农民人口数量依然庞大,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对整个社会收入差距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缩小农民收入区域差距问题关系着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财政政策的介入将有效解决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三,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了攻坚收尾阶段,缩小农民收入区域差距,提高欠发达低收入区域的农民收入,符合国家提倡的精准扶贫政策。  本文以河南省2005-2014年的农民收入数据为基础,对河南省进行了区域类型的划分,标准分别为自然地理和人均GDP排序,并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进行计算,力求比较全面地探索河南省农民收入差距的规律性。  论文综合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优点。用Eviews计量统计软件,在现有数据条件下,研究了基层财政收入、转移支付、财政支农总量和结构以及其他因素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但本文并不仅仅依靠定量分析,本文同时结合经济理论和经济事实做出了定性分析。  主要观点如下:无论采用地理分区还是人均GDP排序下的经济发展等级分区,使用两种指标评价体系测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即河南农民收入区域差距绝对值在不断扩大,各区域间的差距大于区域内差距;同时相对差距变化则较为复杂,规律性较弱,但仍然可以发现相对差距虽然总体变化不大,然而其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尤其以经济较发达的豫中地区最为明显。  通过前几部分的分析,本文建议积极运用财政手段调节河南省农民收入差距,主要是降低各区域间的差距。主要包括:加大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提高基层财政自主权;增加财政支农总量,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等。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也在不断探索结合信息技术的教育之路,从而更好地吸引幼儿兴趣,让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形势,合理整合幼儿教育
期刊
Sandwich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是一种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Sandwich教学法的成功与否也与课程实施计划有很大的关系.本人以一种呼吸系统
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改善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话题。武汉城市圈形成有其优势,但城市圈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质量不高;二级城市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