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绿色微能量作为一种能量形式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通过集中采集转换利用自然环境中多元的绿色微能量来解决高海拔、高纬度、能源稀缺环境中的设备供电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拓展了检测与监测设备的工作区域范围,而且在高效转换利用新型能源、节约化石能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实现微能量高效采集、提高单元采集模块的输出功率,本文设计了微能量最大功率点采集模型。实现了光能、风能、热能、振动能这四种微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微能量作为一种能量形式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通过集中采集转换利用自然环境中多元的绿色微能量来解决高海拔、高纬度、能源稀缺环境中的设备供电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拓展了检测与监测设备的工作区域范围,而且在高效转换利用新型能源、节约化石能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实现微能量高效采集、提高单元采集模块的输出功率,本文设计了微能量最大功率点采集模型。实现了光能、风能、热能、振动能这四种微能量采集装置参数的跟踪匹配,达到了单元节点最大功率输出的目的;不仅如此,在能量转换电路设计中,本文还采用高效分级升压转换及存储的硬件结构来解决传统微能量输出电压过低的问题。为提高微能量供电装置的电能质量,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PI负反馈的自适应权值匹配算法,实现了整个系统动态调整分配各个单元节点的权值。使得单元节点骤变的能量干扰对总体输出功率的影响达到最小,提高了系统电能质量;与此同时,在电能转换模块中也引入了PI控制算法,使得系统从单元模块到整体都处于动态负反馈稳定状态。其中各个能量转换、存储模块的控制策略主要通过研究对比蓄电池、超级电容的等效电路模型,并结合其存储特性来确定。但是当绿色能量匮乏时,自适应权值匹配算法的控制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本文设计了供储能转换模块,通过主控芯片控制双向直流电路,将蓄电池能量反向升压经过供储能切换装置供给超级电容器组,保证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压在能量匮乏时仍能保持不变,暂时避免了系统出现间断供电现象。通过测试及仿真结果可见,在最终研究设计的基于微能量的绿色能源供电装置中,光能采集功率可达21.763W,风能采集装置在负载为10Ω,且风速为11m/s时功率最大,即108.683m W;可得改进后的光能、风能采集装置的平均输出功率分别提高了1.705、1.880倍;同时整个系统的输出电压纹波率为0.14%。
其他文献
农村电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的增加也使农村电网面临合理规划、安全稳定运行的多重挑战,农村电网储能技术的应用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措施。目前储能配置技术研究主要针对单一场景,对多应用场景储能配置研究的需求考虑不足,本文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供电稳定性,充分挖掘不同类型储能在电网中的应用潜力,对薄弱农村电网多场景储能配置技术展开研究。首先
动车组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和准点率高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列车行车安全的普遍关注。在列车运行时,电机产生的牵引力或制动力是依靠轮轨之间的产生的黏着力来进行传递转化的,若牵引力超过了最大黏着力,车轮容易发生空转/滑行。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黏着控制方法,不仅能够及时抑制轮对空转,同时使列车稳定运行在黏着峰值点附近,实现黏着利用率的最大化。首先,考虑到在黏着峰值点时,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新型电力机车大量投入运营。由于机车变流器的开关频率更高,牵引供电网与机车间产生了复杂的交互现象,牵引供电系统低频振荡现象频发,牵引网电压、电流波形的大幅振荡致使机车无法正常启动,严重影响铁路系统安全稳定运营。特别当牵引供电网条件较为薄弱时,更易引发低频振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实际牵引供电网与CRH5型机车组成的车网系统为例,利用阻抗比判据,分析了牵引供电网与机车各自
为了阐明不同加载条件对铁路车轴轮座微动损伤影响的规律,本文对1:4比例轮轴试样开展了微动疲劳试验,观察测试了各工况下的车轴轮座表面的滑移区宽度、磨损区宽度和最大磨损深度以及微动裂纹的位置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当加载应力增大且循环周次不变时,车轴轮座边缘的磨损轮廓发生了改变,表现为滑移区、磨损区宽度和最大磨损深度随之增大。当循环周次增大且加载应力不变时,其磨损轮廓也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磨损区宽度、最大磨
本文以永磁电动悬浮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Ansoft Maxwell软件仿真,得到了永磁阵列的磁场分布特性,明确了系统磁力-速度-间隙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系统的悬浮稳定性,分析得出系统垂向具有临界阻尼特性,并以此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对比了已有永磁电动悬浮系统阻尼方案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永磁被动阻尼方案,然后利用理论计算与有限元软件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阻尼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Matlab/Si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大多数轨道交通线路采用直流供电,由于钢轨对大地之间无法做到完全绝缘,导致牵引电流会经过钢轨流入大地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电流被称作做杂散电流。杂散电流不仅会对构成地下排流网的钢筋腐蚀,也会破坏附近的埋地金属,严重时还会危害人身安全。由于杂散电流不容易检测,并且轨-地过渡电阻的大小是影响杂散电流的最关键因素,而通过检测过渡电阻的大小去判断杂散电流的多少是更易可行的。但现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人体机能下降,老龄化人口存在行动不便等诸多问题。下肢外骨骼作为一种助力设备,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外骨骼的应用不仅有利于解决老龄化人口行动不便的问题,对健康人群而言,也能依靠外骨骼的助力作用减少劳动消耗,减轻劳动者负担。外骨骼的发展经历了从液压驱动为主到电机驱动为主的动力源变化,液压驱动和电机驱动的共同缺陷是外骨骼系统质量过大,此外,刚性杆件的使用也不利于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世界第二大高死亡率癌症。近年来,由肝癌引起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加。由于HCC在初始阶段没有特定的临床特征,患者通常只能在晚期被诊断出。尽管外科手术治疗在肝癌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患者的高转移和高复发使得整个HCC患者群体的生存率仍不尽如意。另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作为免疫治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关于免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工业智能化的迅速普及,在各个领域中对装备的综合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材料,既要求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又要求耐高低温,耐腐蚀等物理化学性能,但是这些性能与要求集中在一种材料中很难同时满足,即使能够同时满足,价格也比较昂贵。这使得研究异种材料的焊接工艺和机理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把价格较低的碳钢和性能较优的不锈钢焊接起来,既能够发挥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
川藏铁路的建设是国家重大需求,其沿线所处位置海拔高、地势复杂、气候恶劣,对高速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弓网关系作为三大关系之一,直接影响着列车的受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弓网电弧由于弓网系统冲击振动以及接触线与受电弓滑板之间的硬点冲击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其在低气压的环境下,放电特性与常压下相比有显著差异,会对弓网系统的烧蚀破坏产生不同的影响,且电弧在低气压环境下飘弧严重,容易发展到腕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