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断陷龙凤山-东岭地区断-盖耦合控藏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应用油气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岩石力学、矿物岩石学、油气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断裂-盖层的时空有效性为核心,深入探讨了长岭断陷龙凤山-东岭地区断-盖耦合控藏机制机理,对断-盖耦合控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定量评价了研究区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明确了断裂的时空有效性与油气运聚的关系。龙凤山地区断裂仅在第一期成藏早中期(距今106.3~103.0Ma)对油气起到垂向输导作用,第一期成藏晚期(距今103.0~101.5Ma)和第二期(距今94.5~81.5Ma)主要表现为封闭性,从而导致油气在封闭断层形成的“走廊空间”中沿连通砂体自北向南运移。东岭地区断裂在第一期(距今106.3~101.5Ma)和第二期成藏早期(距今94.5~90.0Ma)具有较强的垂向输导作用,油气主要沿断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呈“阶梯式”运移;第二期成藏中后期(距今90.0~81.5Ma)断裂封闭性较差,油气主要沿断层侧向运移。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评价盖层的静态特征。宏观上,龙凤山地区营Ⅲ砂组泥岩盖层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为主力盖层;东岭地区在营城组-泉头组发育多套盖层,其中营三段和泉二段泥岩盖层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为主力盖层。微观上,与东岭地区相比,龙凤山地区主力盖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排替压力较大,粘土矿物含量较多,封盖能力较强。
  利用三轴压缩实验和三轴卸压实验评价盖层的力学性质,结合盖层埋藏史,明确其动态演化规律。龙凤山地区营Ⅲ砂组泥岩盖层第一期油气成藏时处于脆性变形阶段,第二期油气成藏时为脆-塑变形阶段,现今为塑性-半塑性盖层,封闭能力相对较好;东岭地区泉头组和营城组在油气成藏时均为脆性变形阶段,封闭能力相对较差。
  利用断接厚度法和SGR下限法及其动态演化规律评价了断-盖配置的时空有效性。龙凤山地区营Ⅲ砂组盖层断接厚度较大,SGR均大于断-盖配置有效性的SGR下限,可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垂向遮挡条件,油气主要聚集在营城组;东岭地区第一期油气成藏时,营三段断接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断-盖配置关系较好,形成原生油气藏,随着断裂持续活动,至第二期油气成藏时营三段盖层连续性遭到严重破坏,营城组油气分散聚集,油气沿断裂向浅层逸散,在断-盖配置关系较好的泉二段盖层下聚集成藏,油气分布叠合连片。
  在判识研究区断裂带结构类型的基础上,结合盖层的力学性质,认为盖层的脆塑性控制了断裂带结构的有序性变化和泥岩涂抹的连续性,进而控制了静止期时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随着地层由浅至深、力学性质由脆性转变为塑形,其发育模式呈现出残缺Ⅰ1型-完整型-残缺Ⅱ型-残缺Ⅰ2型的有序的变化规律。东岭地区为盖层处于脆性阶段,泥岩涂抹连续性较差,主要发育残缺Ⅰ1型-完整型断裂带结构,封闭性相对较差,油气可发生侧向运移;龙凤山地区为脆-塑性或塑性盖层,泥岩涂抹连续性较好,主要发育完整型-残缺Ⅱ型-残缺Ⅰ2型断裂带结构,断裂封闭性较好,可作为油气成藏的侧向遮挡条件。
  综合分析断裂和盖层的时空有效性及其配置关系,定量评价了断-盖耦合控藏作用,建立了龙凤山地区“顺源输导-反向遮挡-脆塑封盖”的断-盖耦合控藏模式,东岭地区“背源输导-阶梯运移-脆性封盖”的断-盖耦合控藏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越来越重视。在进行电力调度运行工作时,存在着许多的风险问题,其对电力调度的质量和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风险意识,保证规范性操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保证电力调度工作的科学进行,才能保证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化的电力电气工程领域,使电力自动化系统中逐步应用智能技术,也加快电力自动化系统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的脚步,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具有较强综合性,以计算机及电子技术为主,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电
期刊
摘要: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社会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其功能不仅在于发电,更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蓄洪水效果。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洞室开挖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中的困难点,如果没有采取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就无法保证施工安全。本文结合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
期刊
摘要:伴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当中的关键性设备,其在电网当中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应用智能电表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借助用电信息的采集、参数的控制以及遥测负载系统等,实现对电网信息的集中性采集与管理。在智能用电过程当中,智能电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优化选择新型能源,同时还有利于分布式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从而能够提供给故障分析精准的数据参考,避免窃电行为,进行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不断集中和发展,工业园区已经逐渐成为电能负荷的主要组成部分。智慧园区是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可实现园区企业、电力企业的双赢,促进整个社会能源供需和谐,实现节能减排。本文首先介绍了智慧园区概况,接着针对基于物联网技术[1]的智慧园区各架构进行研究,最后给出相应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园区;架构  一 智慧园区概述
期刊
1 工程应用背景  220 kV 浔峰输变电工程架空线路工程塔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该地区溶洞地质较为普遍,在塔基地质钻探时,多个钻点出现地下溶洞或土洞。为了避免塔基多次移位重复征地赔偿及保证工程按期安全施工,所以对溶洞地质的铁塔地基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处理,然后再进行铁塔基础施工。经袖阀管注浆加固处理的桩位,在基础灌注桩孔及浇注过程中均无塌孔、漏浆等情况发生,工程按时完成。袖阀管注浆工法是由法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工业领域,并且在领域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众多行业领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部分。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电力排灌站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电力排灌站;机电一体化技术;合理运用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将英文机械学Mechanics与电子学Electronics二者有机的结合
期刊
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及盆地模拟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油气成藏动阻力耦合关系与输导体系有效性为核心,深入探讨了饶阳凹陷北部洼陷区古近系运聚机理,并对洼陷区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烃源岩地质地化特征与热演化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饶阳凹陷北部洼陷区沙三段与沙一段源岩生烃特征,认为沙一段烃源岩生烃潜力优于沙三段,但热演化程度较低,生烃能力较弱。不同洼陷不同源岩层生烃特征差异明显,其中马西洼陷生烃能力较强,沙三段烃源岩为主力生烃层,任西洼陷则以沙一段为主力生烃层。
多波技术能够为复杂储层油气藏勘探提供有利的解决方案,体现其优势的关键之一在于有效的转换波成像。弹性逆时偏移是针对多分量地震数据的成像方法,在转换波成像方面具有理论优势。但是弹性逆时偏移转换波成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多分量数据处理的整体流程着眼,围绕影响弹性逆时偏移转换波成像的前期处理、波场模拟方法、成像方法和计算效率开展了理论分析和研究。
  弹性逆时偏移的输入是多分量地震数据。但是传统处理流程首先将多分量数据分为标量纵横波数据,然后分别实施不同处理。因此处理过程改变了数据的形态和纵横波之间相对
本论文以孤东油田为例,针对河流沉积系统中的曲流河储层独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由于曲流河的频发迁移、摆动,导致不同时期点坝的侧向侵蚀切割形成复杂连片、带状沉积。而目前对地下曲流带的研究也只局限于对曲流带平面形态展布的刻画。本论文借助具有较高垂向分辨率的钻井资料以及具有较高横向分辨率的地震资料细致地刻画地下曲流带内部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结构单元的分布特征,并以岩芯分布的分析测试数据推演点坝内部各结构单元的物性分布特征。以期形成一套对地下曲流带储层结构解剖的系统解释方法。
  曲流带边界主要发育废弃河道。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