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论文目的及意义股份公司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在满足企业规模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要求的同时,由于股权的分散化、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引发了委托代理、内部人控制、经营者激励与监督、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等一系列问题。股权结构是股份制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与公司治理、公司行为取向有着紧密的联系,合理的股权结构对改善公司治理、规范公司行为、提高治理效率并最终提高经营绩效与公司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司制改造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逐渐暴露出了“一股独大”问题严重、股权过于集中等诸多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公司治理结构难以规范,公司治理效率难以改善、公司绩效难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改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绩效和上市公司整体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于股权结构和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朔到1932年Berle和Means的著作《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开创性地探讨了股权分散和公司经理人制度所引发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从此以后,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关心和讨论的焦点,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股权结构与业绩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不同的论述中,股权结构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由于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不同,这些研究往往以欧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人和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方面。中国学者近年来,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独有的特殊性,国内学者除研究内部人控制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外,对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以及股权的流通性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但就目前来说,这些研究还远未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究其原因,一是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考核指标的真实性不够,人为操纵的痕迹比较严重,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选择较有代表性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研究;二是这些研究多是从股权结构安排直接跳到公司经营绩效,但从逻辑上说,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它们之间应有股东和经营者的权利安排和行为作为桥梁。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什么样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如何改善股权结构?另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着许多独有的问题,在欧美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状态下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否对我国的上市公司同样适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加以讨论。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可兹借鉴的思路。二、本文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与股权结构相关的几个概念。一般来说,随着股权集中度的不同,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有以下几种关系:正相关、负相关、非线性关系、不相关或相关性不显著,本章分别从这几个角度对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第二章是理论分析部分。首先介绍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渊源:两权分离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然后从成本、收益、治理能力、持股动机等角度分别对大股东和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偏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由于成本、收益的差异,大、小股东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分别有着怎样的行为取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以及分别在高度集中、高度分散、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下,这些机制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对股权结构对公司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企业经营绩效作为企业经营的结果,并不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直接产物,从逻辑上讲,应该是这样一种关系: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行为—公司绩效。企业作为一种团队组织,其自身并没有自发的行为,而是企业的主要参与人行为的综合表现,拥有公司最终控制权的股东作为企业的主要参与人,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对公司的经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持股比率的不同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企业行为目标体现了参与企业组织的各要素所有者的目标,他们的行为方式选择共同决定了企业的行为模式,从而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绩效。第三章是实证分析部分。在之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2003、2004两年深沪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年报数据以及股权结构方面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曲线回归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与第一大股东的绝对持股比例相比,股权制衡的力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更为密切。股权过分集中于第一大股东,不利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因此只有维持一定的股权制衡度,即保持适度即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才能有效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第四章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股权多元化、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1.与当前大多数研究直接考察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不同,本文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行为结合起来研究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因为从逻辑上说,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并无直接联系,股权结构是通过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行为而最终影响公司绩效的,本文不但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还分析了股权结构是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影响公司行为并最终影响公司绩效的,将这几者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逻辑较为严密的分析结构。2.公司名册上的股东持股数往往并不是股东的真实持股数,如直接引用,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本文对样本公司前十大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考察,对存在以下两类情况的股东的持股数量进行了合并:股东间相互绝对控股;股东间存在共同的绝对控股的母公司。因此,本文采用的股权集中度指标反映了股东的实际持股份额,而不是名义持股份额,更为真实可靠。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经营绩效指标的选取只选择了一个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采用包括多个业绩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评价经营绩效,似更全面,这一点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