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大量的野外地质现象与前人的文献资料,分析了冀东宽城县峪耳崖金矿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包括地层及其岩石组合、矿体矿脉特征、岩体的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构造及其控矿作用和地质构造演化。冀东地区地层主要为太古宙变质岩系和中晚元古代沉积岩系;构造主要包括太古宙迁西岩群的穹状隆起和遵化岩群的弧形紧密褶皱带,以及燕山期的马兰峪复式背斜;岩浆岩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峪耳崖矿床所在地区受到由北西向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和基底构造的控制作用,于早中生代-晚印支期,形成峪耳崖-下板城断褶带雏形,到早燕山期,峪耳崖复背斜定型。峪耳崖复背斜控制了花岗岩体的主体形态,即岩体是NE向延伸;而峪耳崖的次一级背斜控制了岩体的边界,导致边界多呈港湾状。峪耳崖岩体受到复背斜核部和矿床内多组断裂的控制,平面上呈中间膨大、两端窄小的橄榄形状;在剖面上呈上小下大的倒水滴状。大量的研究显示峪耳崖金矿有两次岩浆侵入活动,第一次形成白色花岗岩,第二次形成红色花岗岩。一些前人认为峪耳崖金矿的成矿年龄在174Ma左右,同时本项目组通过用Re-Os同位素分析法得出峪耳崖金矿成矿年龄为167Ma~168Ma,因而推断成矿年龄在164~174Ma之间是合理的。本矿床受到5组断裂的影响,其中NE向、NNE向和NEE向断裂是成矿期断裂,是成矿的主控断裂,矿床90%以上的矿脉和矿体都充填于NE向断裂当中。95%的含金石英矿脉都为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一般界于10°至65°之间,岩体浅部的矿体比较陡,向深处有略微变缓的趋势。这一系列矿脉多数呈似层状,形态较平直,在空间上大致互相平行,并大约按50m或其倍数沿倾向作等距排列。石英脉带中的“厚层”状石英矿化度较低,细脉状石英及其边缘的破碎围岩矿化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