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联合益赛普治疗AS临床研究及益赛普治疗前后microRNA-29a的变化和意义探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运动疗法联合益赛普治疗AS的临床研究   目的:1.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我科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和个体化的有效运动疗法;2.探讨益赛普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   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性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活动性AS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予每周一次50mg益赛普,皮下注射,用药时间12周,试验组同时联合运动治疗。我们建立的运动疗法分主要六部分:一、胸肌训练,既扩展的扩胸运动;二、腹肌运动;三、腰侧群肌运动;四、背肌运动;五、坐姿矫正;六、站立矫正。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或护士负责培训患者,之后要求患者按本研究提供的运动方案,每天一次进行运动。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0,2,6和12周患者ASAS20、BASFI、BASDAI、ASDAS3、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L、CRP、ESR等指标,主要评价指标为12周时患者的ASAS20,次要指标为功能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其他上述的参数较基线的改变。   结果:1.试验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BASFI、BASDAI、ASDAS3、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L、CRP和ESR在治疗后3个月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2.对照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其余指标除BASMI(P=0.681)、Schober(p=0.578)和胸廓活动度(p=0.161)外,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3.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BASMI、Schober、扩胸度及ASQoL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   结论:我科建立的运动疗法简便,病人依从性较好;该运动疗法联合益赛普与单独应用益赛普治疗AS,在疾病活动度、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运动疗法联合益赛普比单独应用益赛普对患者的脊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和机体功能改善更显著。   第二部分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前后microRNA-29a的变化和意义探讨   目的: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利用microRNA(miRNA)芯片(包含486 miRNA)初步筛查出的在AS中表达异常的miRNA结果(4个有显著差异变化,其中包括microRNA-29a(miR-29a)),拟进一步验证和探讨在益赛普治疗AS病人12周前后是否影响miR-29a的变化和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并展开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抽取29例益赛普治疗12周的AS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抽提细胞总RNA;设计miRNA-29a引物,用miRNA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进行miR-29a表达水平检测。   结果:AS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29a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增高(平均△CT分别为8.93±4.73和11.06±4.73),是健康对照组的13.9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S患者在益赛普治疗12周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croRNA-29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调(平均△Cr分别为7.26±5.18和8.93±4.73),治疗前是治疗后的3.18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结论:1.活动期AS病人的microRNA29a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增高   2.活动期AS病人益赛普治疗12周后microRNA29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调。   3.MicroRNA29a在AS病人的异常变化是否参与AS发病机制值及与益赛普疗效是否有关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毕业设计既是学生深化学习、拓宽视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全面素质的集中培养和检验,更是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桥梁。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
多元文化或多元文化主义是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思潮,这一思潮产生之初主要是针对欧美等移民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种族融合中的矛盾问题的,后来其影响超出了欧美的范围,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思潮。多元文化主义要求承认不同民族、种族以及性别的文化差异的多元与共存,承认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1]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应运而生。    一、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
1.研究背景:   骶髂关节炎是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A)最常见和早期表现之一。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病理过程与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血管过度增生有关,炎症向脊柱及髋
自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率先推行课件开放运动以来,高等教育领域中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我国在2003年4月正式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5年内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并将精品课程中的教学大纲、教师队伍、电子教案、课堂实录、作业设计、在线辅导等相关内容放在各自学校的主页上,免费向社会开放。[1]与此相随,省级、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也蓬勃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5年中,建
专业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对高等教育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宏观控制和指导作用,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对大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育的网络化和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大学教育“重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站在系统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与研究课程体系,适当调整授课内容,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校从莱阳迁至青岛后,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
近十多年来,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施行课堂创新教学方面,行动还相对滞后。由于“灌输”型的传统授课方式沿袭已久,惯性势力强大,操作起来又简易方便,许多高校教师自然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对其情有独钟,因而对创新教学还带着一种漠视甚至是敌视的态度。这致使高校教学改革步伐迈得很慢。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的素质如何
在环境因素(如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及遗传因素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视眼(Myopia)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南方地区15岁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达到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