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和基础,其合理经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发展的不断渗透,多种多样的规划方法和技术被应用到了森林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本文以帽儿山2004年森林经理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对森林经营规划软件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研究区规划模型在Remsofl软件中的建立过程,以及对帽儿山地区200年间森林资源状况的模拟分析结果。论文首先对Remsoft软件中的林分因子的划分方式进行探讨。结合研究区森林资源实际状况,在考虑到森林组成、结构与多功能效益以及实现多目标生态经营的情况下,从林分的基本描述、林分空间位置和生态因素三个方面共选择了9个因子对各林分进行描述,并完成了对各因子变量值含义及取值区间的设定。其次,针对Remsoft软件中无法对现有传统小班数据识别的问题,本研究设计开发了Remsoft辅助系统。该辅助系统以GIS工具软件为平台,基于我国常用林业资源数据的特点,充分发挥GIS和Remsoft两个软件的优势,形成一个基础数据与规划软件之间的程序接口,帮助实现各林分因子字段的建立和数据格式的设定。该系统在林分空间分布因子分析,变量的提取与赋值方面的特点突出。然后,论文着重说明了在Remsoft中对帽儿山地区实现200年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以上述分析处理所得数据为基础结合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对规划区经营活动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森林经营规划软件中建立了以实现森林生态经营和森林的多功能持续利用为目的的研究区规划模型。并在导入专业线性规划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后,确定了各期实施经营的林分、林分的面积和经营活动。本文对规划后的模拟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1到20期规划设计的营林活动对研究区所产生的影响。对规划后森林资源状况与规划前进行比较,发现规划区在实现了林业产品长期稳定输出的同时林分质量有所提高,林分龄组结构得到了合理的调整,说明本次规划结果符合预期目标要求,规划方案切实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