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抵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观察及其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87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影响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因素;在稳定实验条件下,探讨脑梗死组与高危组(脑梗死高危因素)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观察CR者联合或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分析在脑梗死患者中CR的动态变化及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收集脑梗死组121例,比较脑梗死患者在不同的血小板计数及诱导剂浓度,餐前与餐后,采血后的检测时间,诱导剂的种类互补等实验条件下的血小板聚集率。收集正常组68例、高危组59例,在稳定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光比浊法分别测定三组患者未服药、服药2周后(氯吡格雷75 mg/d)的血小板聚集率;出现CR者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2周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非CR的脑梗死者维持常规治疗,观察3月、6月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脑梗死组所有标本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其P2Y12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动态变化的相关性,且探讨共存P2Y12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CR发生率的关系。  结果:  1.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或增加,血小板聚集率相应的减少或增加;ADP、COL、AA浓度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增大,相应的CR的检出率增高;未空腹及检测时间超过3小时重复性较差;服药2周后,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不明显者,随着时间的延长,6月后易重新出现CR。  2. CR组糖尿病、服用ACEI/ARB、钙离子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既往有TIA史患者比例及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糖尿病(OR=6.757,95%CI2.375-19.226,P=0.000)、血低密度脂蛋白(OR=1.851,95%CI1.083-3.162,P=0.024)、既往TIA史(OR=4.091,95%CI1.359-12.314,P=0.012)为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3.服药前,正常组、高危组、脑梗死组三组间的血小板聚集率有差异;高危组CR发生率为13.6%(8例),脑梗死组的发生率为29.75%(35例),糖尿病患者占CR发生率比例较高(50%VS41.67%);服药3月后脑梗死组未见新发CR,6月后脑梗死组新发CR者15例(17.65%);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70%CR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  4. CR组与非CR组比较,P2Y12等位基因T、C频率和基因型TT、TC、CC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Y12等位基因G、A频率和基因型GG、GA、AA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携带等位基因A较高;CR组共存等位基因C与A者同非C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共存等位基因C与A者易再次发生CR。  结论:  1.血小板计数、诱导剂浓度、空腹状态、检测时间与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相关,以ADP、COL、AA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变化较单一的ADP更全面。  2. CR与糖尿病、既往有TIA史、低密度脂蛋白有关,其中糖尿病与CR关系最密切。  3.脑梗死组CR发生率较高,CR在脑梗死患者中存在着时间的动态变化,氯吡格雷抵抗者,联合或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后CR发生率明显下降。  4.共存等位基因C与A者CR发生率较高,且多基因多态性与CR动态变化存在相关性。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国教育电视台30多年的历程回望,探析教育电视台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使命担当与阵地坚守,阐明如何培育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独有的品位和气韵。  【关键词】教育电视台;文化气质;传播策略  作为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基础上,如何创造性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既是一个需要厘清的
目的:检测雌二醇(E2)、睾酮(T)、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白介素-23(IL-23)和干扰素-γ(IFN-γ)在男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人群血清中的含量,探讨慢性乙
【内容摘要】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转化为相关文化主体的内在素质,并最终外化为其自觉行为?本文认为,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通新媒体的思维体系,建构新媒体与社会主流价值融合的文化境界;其次,要转变“话语”表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通新媒体的话语体系,开辟新媒体与社会主流价值交流对话的新语境。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选择;内化;文化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