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循环条件下镍石墨和铝硅涂层摩擦磨损性能分析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2866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的封严涂层位于发动机涡轮机和压气机的机匣上,位置和功能决定了要在较高温度和高速气流冲刷下工作。服役于航空发动机的可磨耗封严涂层反复作业后将会大范围失效,因此提升与检测封严涂层在较高温度热循环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极度关键。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PS)制备手段分别在钛合金和不锈钢上制备镍石墨(Ni-C)和铝硅(Al-Si)涂层,分析二者在200~400℃环境下热循环100~500次后其微观形貌、物相变化规律;使用高温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对Ni-C和Al-Si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探讨,获取温度、循环次数对它们可磨耗功能的影响;叶片材料刮削磨损试验来考察Al-Si涂层的可刮削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热循环前后两种涂层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物相进行测试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喷涂涂层组织致密,Ni-C涂层有C、Ni和Ni O相,Al-Si涂层有Al、Si和Al2O3相。涂层内部C和Al2O3相的多少直接影响封严效果。(2)在25~400℃下测试Ni-C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Ni-C涂层的摩擦系数随热循环温度(TH)的升高先降后增;随热循环次数(N)的增加先降后增,最后逐步降低。Ni-C涂层磨损量随TH升高先升后降。TH=400℃,N=300下Ni-C涂层产生了较大的质量损失,认为涂层本身已存有很大缺陷。当试验温度(Ttest)为室温时原始Ni-C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是磨料磨损和石墨的润滑、减摩作用;100℃下涉及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疲劳磨损是200℃时的主要磨损机理;300℃时主要磨损机制是粘着磨损,并伴有疲劳磨损的初始阶段;在400℃时磨损机理包括氧化、粘着和轻微的磨料磨损。TH=300℃热循环不同次数后Ni-C涂层在Ttest=200℃磨损机理为:N=100/200,磨粒磨损为主要磨损机制,并伴有C相的粘着磨损;N=300/400是典型的磨粒磨损;N=500时磨损机制有:粘着、氧化及疲劳磨损初始阶段。TH=300℃热循环不同次数后Ni-C涂层在Ttest=300℃的磨损机理:N=100/200,石墨的润滑减摩是关键磨损机理;N=300磨损机理包括氧化、疲劳和轻微磨料磨损;N=400/500主要磨损机制包含氧化、磨料和疲劳磨损的裂纹扩展阶段。(3)在25~400℃下测试Al-Si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TH=300℃时,Al-Si涂层平均摩擦系数/磨损质量均最小。原始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磨损机理:Ttest=25/100/200℃为挤出相疲劳磨损;Ttest=300/400℃新增磨粒磨损。300℃热循环不同次数后Al-Si涂层在Ttest=200/300℃的磨损机理为磨粒、氧化、疲劳等多种磨损方式共同作用。在25~400℃对Al-Si涂层进行叶片刮削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其具备优异的可刮削性。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谷草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6月龄杂交一代公羊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对照组饲喂粗饲料为玉米秸秆和苜蓿的基础日粮,试验1组、2组、3组和4组分别用5%、10%、15%和20%的谷草替代日粮中的粗饲料,测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也正在飞速发展,进而全球需要的能源总量也在不断地增长,如何开采海洋深地丰富的能源已经成为当前最火热的研究问题之一。然而开采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柱体结构放置流场中会引发涡激振动问题。众所周知,柱体结构发生涡激振动会给柱体带来疲劳损坏,从而影响柱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抑制柱体结构涡激振动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以上所描述的工程
目前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疗法,磁热疗法,激光疗法以及化学疗法,其中化学疗法是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治疗手段,具有全身性给药、操作方便和治疗高效等特点,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基于化学疗法的纳米平台疗法被开发出来,它能够有效解决小分子药物毒副作用大和给药率低等问题,其中胶束给药疗法是纳米平台疗法中一种很好的用药策略。在本论文,我们制备出一种温敏性的给药载体,通过化学键合和物理包裹的方式构建了两
科学数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研活动的重要产出,支持和引领了科技创新和进步,所以吸引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数据共享有利于打破世界科研领域传统的信息垄断,实现了对科学数据资源的再次利用。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其中参与科研活动的一线人员,即研究生和教师对科学数据共享的看法和态度必然会直接地影响今后数年我国数据共享的发展。目前,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工作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科
刺激响应性卟啉材料是一类具有“智能”行为的卟啉材料体系。相较于普通的卟啉材料,刺激响应性卟啉材料既结合了卟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大消光系数和良好的光敏性能等,又结合了刺激响应性材料在外界条件刺激时发生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因此,基于这些特性,刺激响应性卟啉材料在医学、探针和催化等领域均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根据对刺激源响应的个数不同,刺激响应性卟啉材料可以分为单一、双重和多重刺激响应性卟啉材料。目前已经报
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 devices,CCD)是一种MOS结构的光电转换式图像传感器,具备成像、数据处理和通信等功能。由于其具有低噪声、高灵敏度、工作稳定等优点,是航天器成像系统中的核心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对地遥感、遥测以及空间科学探测。CCD在轨工作时,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诱发损伤导致其性能退化甚至功能失效,进而影响在轨航天成像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因此,需要研究CCD在空间辐射环
混凝土作为当前的主要建筑材料,它在桥梁设施建设中被广泛使用。在温度变化、车辆荷载、基础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桥梁混凝土会出现不利于其正常工作的开裂现象。如果桥梁裂缝超过其开裂的限制,则会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降低其寿命周期,甚至引起灾难性的事故。定期对桥梁裂缝进行检测是桥梁管养的一个基本手段,其中裂缝的图像检测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本文通过搭建桥梁裂缝采集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桥梁裂缝进行检
材料作为产品设计的基础,产品构成的基石,其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产品发展的趋势,每一种新型材料的出现都会成为产品改良或产品创新的契机,给产品的功能带来新的性能提升或者是创造出新的产品功能或新的形态。当下国内外对于微热管超导材料的研究主要汇集在两个方向,其一是通过实验研究微热管的不同工质、不同充液率、不同散热条件等并以此设计结构不同的热管;其二是通过一定结构(带有微槽)的热管进行理论分析,构建相应的模型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热度持续增长,诞生了多层级、多地域、多样式的政务新媒体应用。纵观国内外对政务新媒体的相关研究,大都将重心放在社交媒体本身或者影响媒体使用的线上因素,缺乏对现如今线上线下融合形势下线下因素及此形势下用户感受的考虑,与此同时,政务新媒体用户的使用体验还面临着信息超载,系统功能繁杂,社交超载等问题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以用户体验为衡量基准,从满足视角探讨线上线下整合环境和信息爆炸等问题对
锂硫电池作为潜在的下一代储能系统,因其低成本和来自硫的多电子转移反应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本身拥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功率密度的前提下,硫还是存在绝缘性、在充放电化学过程中形成的可溶性长链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以及在锂化过程中的巨大体积膨胀等诸多缺点,导致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硫难以完全利用且循环性能不够理想。尽管多硫化锂的损失可以采用物理方法(例如提升活性物质的电导率、调节正极宿主的比表面积孔径以实现限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