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学术界针对于PPP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且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伙伴关系和管理模式。在PPP项目的操作中,经常由于项目数据测算不准确、运作模式不规范导致项目搁浅,通过对PPP项目监管,可有效解决或者环节上述问题,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政府监管方式,可对PPP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目前,我国关于PPP项目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存在制度缺失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研究,明确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审计内容,构建多种审计模式的PPP项目混合绩效审计机制,补充我国的PPP项目监管体系,形成PPP项目绩效审计点一览表、PPP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依据一览表、PPP项目绩效审计方法一览表,指导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在PPP项目中的审计实践工作,实现PPP项目真正的“物有所值”。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明确了PPP项目和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内容以及发展脉络。通过对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内部控制理论综述研究,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内部控制发展推动了绩效审计的发展,也使其从政治意义上的权利制约机制转化成为市场化的绩效评估工具和控制工具。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分析PPP项目绩效审计监督的必要性。对PPP模式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溯本清源,从本质上对问题展开研究。基于以上研究基础,本文进行如下研究。第一,PPP项目政府投资性质的确定。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明确PPP政府投资的项目性质。采用PPP模式可提高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这与公众需求和满意度挂钩,政府需要对其进行监管。绩效审计作为政府监管的一种有利方式,可以对PPP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最后,针对PPP项目构建审计委托关系,明确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参与主体。第二,PPP项目绩效审计内容的确定。在明确PPP项目审计动因和审计参与主体的前提下,对PPP项目的审计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法、文本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依托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和PPP项目合同范本,借鉴国外PPP项目审计内容,对我国PPP项目绩效审计内容进行识别。最后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识别的绩效审计点进行验证,形成PPP项目绩效审计点一览表。第三,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构建。根据PPP项目的特性,进行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构建,包括审计目标、审计依据、审计指标和审计方式等内容。最终构建“三位一体”PPP项目混合型绩效审计机制,并形成PPP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一览表、PPP项目审计方法一览表。综上,本文主要通过构建PPP项目绩效审计监管框架,对PPP项目的审计动因进行分析,然后对PPP项目绩效审计内容进行识别,最后构建PPP项目绩效审计机制,为PPP项目的审计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