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林语堂一直以来被许多学者所研究和关注。在中国出生、成长,同时有着长期海外生活经历的林语堂,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亦中亦西的文化背景使他不仅仅能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去看待中国,更能在中西交融的文化视野下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进而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形象进行塑造,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遭受了现代史上最为严重的内忧外患,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远在海外的林语堂受到触动,以小说为创作形式,塑造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现代中国形象,对中国的抗战进行了宣传,传达了他对于战争的思考。本文以林语堂这一时期创作的、他一生最为钟爱的“小说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朱门》中的战争书写为中心,探究林语堂如何在战争语境下完成对于家、国、民族的思考,并将他隐藏在文学创作背后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即绪论中,介绍林语堂战争书写的文化视角,并且对林氏小说中战争书写的研究现状进行整体梳理;第二部分研究林语堂笔下社会各阶层民众在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和普遍心态;第三部分探究林语堂如何塑造战争形态下的现代中国形象;第四部分分析林语堂对于战争的思索;第五部分呈现林语堂战争书写中的独异景象。本文将运用知人论世策略,比较策略,文本细读、多元解读策略等几种方法对林语堂小说中的战争书写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