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驾驶行为,换道对交通流有着诸多影响,如何实现安全、合理的自主车道变换,是当下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上述背景,同时为了使自主车道变换动作更接近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让驾乘人员获得较好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本文依托科技部重点专项“电动自动驾驶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运行”,开展高速公路下的拟人化自主车道变换算法研究。首先,搭建换道数据采集平台记录驾驶员换道行为数据,提取体现驾驶员行为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驾驶行为,换道对交通流有着诸多影响,如何实现安全、合理的自主车道变换,是当下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上述背景,同时为了使自主车道变换动作更接近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让驾乘人员获得较好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本文依托科技部重点专项“电动自动驾驶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运行”,开展高速公路下的拟人化自主车道变换算法研究。首先,搭建换道数据采集平台记录驾驶员换道行为数据,提取体现驾驶员行为的换道特征参数;然后,研究拟人化的自主换道行为触发机理,利用多项式曲线实现换道轨迹规划;最后,基于预瞄-跟随理论设计轨迹跟踪控制器,搭建Car 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和实车试验平台,设计典型工况对算法进行功能验证。为了对驾驶员的换道行为进行分析,本文搭建了换道数据采集平台,记录多种典型工况下的驾驶员换道试验数据;然后,分析了驾驶员在单一速度和多种速度下换道时的车辆运动状态,探索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取出了可体现驾驶员换道行为的拟人化特征参数,为后续的换道行为触发机理与轨迹规划方法研究提供拟人化的数据支撑。为了模拟驾驶员的换道决策行为,本文围绕换道意图产生原因、目标车道选择方法和换道安全性判断策略,对拟人化的自主换道行为触发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定义车道容忍度变量来描述换道意图的产生原因;其次,考虑速度优势进行目标车道的选择;然后,建立改进的换道最小安全距离模型,进行换道安全性判断;最后做出车道变换或车道保持的驾驶决策。为了对换道轨迹进行安全且合理地规划,首先利用势场法构建本车周围的安全可行驶区域,考虑到驾驶环境的动态变化,提出改进势场系数,使环境车的风险影响范围随相对速度变化动态调整,更符合实际交通场景;然后,结合拟人化换道时间和五次多项式曲线,规划出安全区域内的候选轨迹;最后,设计了考虑行驶安全性、驾乘接受性和高效通行性的评价函数,进行换道轨迹的合理选择。为实现车辆对目标轨迹的良好跟随,本文基于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和预瞄-跟随理论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首先,建立车辆-道路模型,提出了目标轨迹上的预瞄点搜索方法;然后,针对高速行驶时固定预瞄时间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基于目标轨迹曲率的预瞄时间自适应方法;最后,综合考虑侧向偏差和侧向加速度偏差,设计了前馈-反馈轨迹跟踪控制器。最后,为验证本算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搭建了基于Car Sim&Simulink的仿真平台和基于Haval H7的实车试验平台,分别设计典型的驾驶工况进行算法功能验证。仿真与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拟人化特征参数的决策方法可针对多种行驶工况进行拟人化的换道行为触发与合理的轨迹规划,预瞄时间自适应的前馈-反馈控制器可实现对目标轨迹的良好跟随。
其他文献
基于轮毂电机和转向电机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不但具备正常电动汽车在环保节能方面的优点,还可以更好的对车辆进行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性等方面的控制。除此之外,基于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还为多种不同转向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丰富了车辆的驾驶功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本文基于可以实现多种转向功能的线控全轮转向电动汽车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对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以及基于多系统集成转向轮模块的
时至今日,道路上大部分车辆仍然依靠内燃机(ICE)将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石燃料不仅是有限的资源,而且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氮氧化物(NOx)等对环境和人类具有不利影响的有害气体。为了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投入研发了大量的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及纯电动汽车(BEV),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尽管这些汽车的销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为铰接式车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铰接式车辆容易发生事故,而且事故损失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针对乘用车的主动避障系统已经被逐渐开发出来。因此,研究基于铰接式车辆的主动避障控制策略具有社会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某铰接式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发现前方存在障碍,在确保车辆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紧急变
为有效评估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和优化其系统设计,需要对雷达导引头的动态工作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对雷达导引头动态工作过程建模仿真是一条有效途径。根据雷达导引头的工作原理,确立了先功能单元模块后动态工作过程仿真的框架,对其功能单元模块、搜索、检测、跟踪过程分别建模并进行仿真实验。实验实现了雷达导引头的动态工作过程仿真,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
车辆换道是交通系统中最常见的场景,其执行的效果对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乘客的乘坐安全性、舒适性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智能车辆的自主换道过程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车车协同(V2V)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换道轨迹规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加速推进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实现。同时,更智能的车辆也需要更灵活的机械结构,目
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也从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增加和排放污染加剧也变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各个国家及车企正在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并且将更多的节能技术应用于车辆上。电动车凭借其自身优势一跃走在了汽车发展的最前沿。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可以更好的和各种提高性能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来实现节能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而虚拟仿真测试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虚拟测试场景的真实性仍是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提高虚拟测试场景的真实性和多样性,基于NGSIM(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真实车辆轨迹数据,对驾驶风格进行分析,提取驾驶风格特征概率分布特性,建立考虑驾驶风格特征的运动预瞄模型,并应用于虚拟测试场景的交通车上,最终使交通车驾驶行为体现出不同的
悬架系统作为直接影响汽车驾驶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乎着整车的安全性,因商用车辆重心较高,时常在高速过弯时发生侧翻。通过主动悬架可以提高汽车抗侧倾性能,但因目前应用的主动悬架对汽车抗侧倾的控制范围有限,且能耗过大,成本较高,导致主动悬架很少应用在汽车抗侧倾控制上。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汽车电液悬架,具有能量回收功能,并且在汽车侧倾角较大或临近侧翻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本文围绕
车辆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受路面激励的影响,会造成某些零部件的磨损或松动,从而产生区别于背景噪声的异常声音,这种异常的声音统称为异响。异响往往预示着某些机械故障,它不仅会降低驾驶体验感,还可能影响行驶安全性。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优化驾驶体验感,需要对车辆的异响信号进行综合检测。异响信号成因复杂,发生时刻随机,且无明显的规律性特征,目前没有一种客观有效的异响信号分析与检测方法。因此,开发有效的异响信
随着我国汽车产品消费升级,NVH(Noise Vibration&Harshness)性能成为衡量汽车品质和决定顾客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纯电动汽车作为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行驶过程中,低频宽带路噪对车内噪声的贡献相较于传统汽车显著提升。传统的被动降噪方法对低频噪声的降噪效果有限,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通过发出与初级噪声源相等幅值相反相位的次级声源进行抵消衰减,能够在指定的区域内实现静声区,对低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