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国家综合实力构建与提升中的作用——国际经验的比较与借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feed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知识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的基础地位使它不得不面对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培养人才的重大任务。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包括了多种复杂的构成要素,它的发展是个全面的过程,成为强国的必要条件在于硬力的强劲,需要科技、人力资本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国力系统中各要素的均衡发展,另一些方面需要抢占科技进步的制高点,发展在全球创新系统中的领先产业。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又给予其综合国力以强大的影响。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在多种综合国力研究理论中,教育(力)都未被作为综合国力的一级构成要素。但在教育对知识、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国家经济力、国防力等综合国力的相关构成要素的作用是直接的。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国家综合实力构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双重的,它以软实力的形态对硬实力的形成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中国国力资源的发展优势在于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裕的资本资源、长期稳定的国内环境、稳中求进的政府政策方针等等,劣势在于落后的技术水平,劳动力质量低,信息力落后,支持创新体系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上国力资源处于落后的位置。要改变科学技术落后、劳动力质量低下的问题,关键要靠教育。以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先后出现的三次现代化后进国追赶先行国代表范例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在其经济快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的过程中,政府在教育投资策略上的正确抉择微依据,得出美国、日本和韩国都是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质量来改善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对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的结论,证明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 回顾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要回答、解决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包括:在现实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中,如何建立政府与学校的正确关系;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确立政府与市场在发展教育上的不同定位和功能;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如何建立、平衡中央与地方管理教育的权限和关系,促进教育的地方化;如何改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促进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以保障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和创造性;如何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等。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意识、制度、学术环境、实现教育者教育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投入、教育公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涉及的主要文献涵盖了经济学领域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知识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国际政治学领域的综合国力及其比较研究理论成果,教育史、比较教育理论,以及政府和国际机构文件等。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教育纳入国际政治的研究范畴,提出教育在构建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具有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双重意义,教育对于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需要各级政府通过行动来体现。
其他文献
建筑精装修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一些问题还没有暴露,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所以,我们应该立足于当前建筑精装修实际,从常见问题的了解和分析入手,找到有效解决的措施,并形
学位
本研究以国共内战时期北方解放区土改的政治动员为研究对象,尝试引入情感这个社会心理变量来考察北方土改运动。   1946-1948年中共领导的北方农村土改对中国共产主义革命
人民政协在中国政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建国以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是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其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始终得以维系,而且在组织形态和行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