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草原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其本身就是生态系统。而且草原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锡林郭勒草原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地资源。锡林郭勒草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锡林郭勒草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大部分对治理草原生态的研究局限在技术层面,多数研究是从环境、土地、草业、灌溉等技术角度开展的,而从公共管理角度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是对草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研究甚少。本文在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公共治理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对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等与文章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系统介绍了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梳理锡林郭勒盟草原治理现状,总结了锡林郭勒盟草原治理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剖析出政策制定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政策易交叉、政策考核不完善,绩效评价不健全、生态治理监管政策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能力弱、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从政策制定行政壁垒依然存在、政策制定前调研不足,政策实施时易出偏差、相关治理政策机制不健全、草原生态文明理念未深入人心,政策制定参与制度不完善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建议,即在健全政策制度保障方面,完善治理政策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创新治理政策管理模式;在推进政策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明确相关部门政策职、能在构建多元治理结构方面,通过科学政策指引,增强企业环保职责、强化草原治理政策和草原生态文明理念和保障公民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