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草原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其本身就是生态系统。而且草原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锡林郭勒草原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地资源。锡林郭勒草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锡林郭勒草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目前大部分对治理草原生态的研究局限在技术层面,多数研究是从环境、土地、草业、灌溉等技术角度开展的,而从公共管理角度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是对草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研究甚少。本文在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公共治理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对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等与文章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系统介绍了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梳理锡林郭勒盟草原治理现状,总结了锡林郭勒盟草原治理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剖析出政策制定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政策易交叉、政策考核不完善,绩效评价不健全、生态治理监管政策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能力弱、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从政策制定行政壁垒依然存在、政策制定前调研不足,政策实施时易出偏差、相关治理政策机制不健全、草原生态文明理念未深入人心,政策制定参与制度不完善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建议,即在健全政策制度保障方面,完善治理政策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创新治理政策管理模式;在推进政策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明确相关部门政策职、能在构建多元治理结构方面,通过科学政策指引,增强企业环保职责、强化草原治理政策和草原生态文明理念和保障公民参与机制。
其他文献
非正式交流是产业集群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其他非集群经济组织所没有的。中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产业集群最主要的特征是各行为主体的互动,而集群内互动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群众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它是由农民社员自愿入股组织起来,得到党和政府长期扶持的为农服务组织。经过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尤其是经过了改革改制,供销社的生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机会“量”的层面取得飞速发展。地方高校担当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与技术转化扩散的新使命,同时生源来源多样化。考察高等教育公平应
当人类对自身权利有了认识和意识的时候,人类文明加快了他行走的脚步。权利意识作为人类对自身的一项重要的认知,是每一个个体对自身的独立、自由、利益的需求及主张。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