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粉病和条锈病是小麦的两大主要病害,抗源单一及抗病品种的缺乏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目前常规杂交育种仍是控制这两种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小麦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了发展并推动了小麦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进程。本研究分别以含有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的抗病组合为材料,通过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明确供试材料抗病基因的遗传特点,借助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用的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克隆等提供依据。
经过对一个野生二粒小麦分离群体和一个抗条锈病基因分离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和微卫星引物的筛选,本研究得出如下结果:
1 小麦近缘物种中蕴涵了丰富的抗白粉病资源,本研究对抗源来自于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病组合1817/WE12//411<2>/3/2552<2>/4/9516<4>F<,2>代,通过抗性鉴定,得出该材料所含有的抗性基因为显性单基因控制。本研究采用SSR引物分析,在抗感池中筛选剑了三个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分别是Xgwm533,Xgwm425,Xgwm99,进一步进行群体验证分析,发现引物Xgwm533,Xgwm99的多态性丧失,只有Xgwm425 存在多态性,但其在抗感池单株中表现很多交换,说明遗传距离较大。要将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还需做进一步的筛选鉴定工作。
2 小麦抗病组合(BY22/中棉//354<3>)F<,4>/3205的F<,4>代和F<,5>代,经过抗病性鉴定和统计分析,发现对我国目前条锈菌强优势生理小种31、32号表现免疫或高度抵抗,其条锈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对群体的SSR分析,结果筛选到了与未知抗病Yr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gwm153,在抗条锈病株上出现400bp的条带,而在感病株上却出现了390bp的条带。经过统计,用 MAPMAKER/EXP 软件计算遗传距离,Xgwm153 与抗病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9.3cM,据此将该抗病基因定位在1BL染色体上。通过与已知基因的比较分析,我们初步认为该抗病基因为Yr2。由于目前Yr21基因还没有微卫星分子标记,所以这一分子标记的建立为今后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