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大量空间形态各异、文化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各异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历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传承,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在西南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挖掘黔东南地区侗族乡土聚落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保护其传统特征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研究以田野调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借鉴文化基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方法,对黔东南地区侗族的文化基因与乡土聚落空间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黔东南地区侗族的核心文化基因挖掘、黔东南地区侗族乡土聚落空间形态的核心特征总结以及文化基因对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的影响解析三个方面。通过对黔东南地区侗族传统文化和聚落空间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黔东南地区侗族的核心文化基因是其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孕育而生的,是侗族人民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中的核心理念,主要为以自然为本源的价值体系、人与自然互利共存的交往准则、向心内聚的群体性心理、尊长崇古的行为准则、趋安求静的文化心态、平等和谐的价值理念以及对万物心怀敬畏的宗教心理;第二,研究以岜扒村、南江村、务孖村等若干空间格局较为完整、富有地域特色的侗族村寨为研究对象,从聚落群、聚落、建筑等几个层面对黔东南侗族乡土聚落空间进行了解析,并对其主要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第三,研究对黔东南侗族文化基因在其聚落空间形态上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和归纳;最后,研究结合近年来黔东南地区侗族传统聚落空间发生的变化,对旅游发展语境下的村寨保护进行了思考,以期望对该地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