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VTE)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深静脉血栓(DVT)一旦形成,严重者常常导致急性肺栓塞(PE),危及生命,肿瘤患者死亡率亦随之上升。早期诊断高凝状态、预防DVT的形成、减少肺栓塞事件发生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可并采纳。本课题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探讨其在VTE形成过程中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对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方法:选取来源于2016年2月-2016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型,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共60例。所有患者研究期间可以接受姑息性放疗或支持治疗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补阳还五汤,2组治疗时间均为14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D1)、第3天(D3)、第7天(D7)、第14天(D14)血液中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以KPS评分、VTE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的情况。 结果:(1)治疗期间两组监测血浆D-二聚体,治疗组D1、D3、D7、D14组内两两相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D7、D14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期间两组监测血小板计数,D1、D3、D7、D14组内两两相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D7、D14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前评估KPS评分治疗组为(61.34±11.67)分、对照组为(59.34±10.81)分,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为(80.67±16.80)分、对照组为(70.00±17.81)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前评估VTE评分治疗组为(9.47±2.80)分、对照组为(8.67±2.97)分,治疗后治疗组VTE评分为(5.90±2.38)分、对照组为(8.50±3.23)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治疗后VTE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5)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1例VTE事件,对照组发生7例,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肿瘤晚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